001章:令東來[第2頁/共3頁]
遵循此時香港的人丁與報紙總髮行量來計算,差未幾每兩個半香港人就會采辦一份報紙,這個數據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在香港,就《明報》、《東方日報》和《星島日報》這三家報紙的銷量最大,你追我趕的輪番坐莊“報紙銷量冠軍”,每期的銷量都有十萬份出頭。
《東方日報》的總編叫做徐繼新,五十歲出頭的模樣,適時東來拍門進入的時候,他較著愣了一下。
七十年代是香港報紙最繁華的期間,巴掌大的香港半島,竟然同時具有近70家報紙。顛末狠惡的合作和優勝劣汰,香港報紙到1982年隻剩下55家,1997年隻剩下38家。
這是金鏞的風俗,因為他辯纔不好,很多時候都寫便條表達,連平時辦理《明報》也是如此。
一個看起來十六七歲穿戴淺顯的少年人走了出去,他的身高約莫一米七擺佈,臉部線條非常溫和看起來既像是荏弱的少年又像是豪氣的少女,很有些男女莫辨的味道。
金鏞不善言辭,並且既然這小我已經把稿子拿來了,他也不好直接趕人出去。當下也反麵這個俄然冒出來的少年人說話,拿過稿子就翻看起來。
他的小說有激烈的豔文偏向,固然關頭處點到即止,但《明報》早已走上正軌,是不會冒然登載這類小說降落本身風格的。
略微打量了一會兒,十六七歲的少年人順手攔住了一個明報的事情職員笑著問道:“不美意義打攪一下,叨教查先生的辦公室在甚麼處所?”
“請進!”內裡傳來一個降落的聲音。
散著步,令東來一起走到了《東方日報》的大樓前。
如此多的報紙,如此狠惡的媒體合作,令東來手裡有一部好的小說,又怎會擔憂賣不出去?
何況本年初的時候,在《明報》連載十多年的《衛斯理》係列,出版了第一個單行本《老貓》,由此在港島引爆新一輪的衛斯理熱,《明報》藉著這股東風,銷量一度達到了15萬份。
走出了明報的大樓,年青人仰起脖子深深的吸了口氣,右手捏緊了本身的稿子和手上金鏞寫給他的便條,滿不在乎的向著另一棟大樓走去。
此時的《明報》有倪框等一批作家的稿件,《明報晚報》有溫瑞桉等一批作家的稿件,兩邊的稿源都非常穩定,且銷量不俗。
倪框在《明報》上頒發的小說也有肉戲,但都是情到濃時的男歡女愛,跟那本小說上赤.裸裸的愛慾有本質辨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