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運貨的厘金列表[第1頁/共4頁]
到了崇禎年間,有北方官員看江南要地肥的流油,就奉告崇禎,要重新再加蘇鬆的賦稅。而“蘇鬆重賦”是晚明人們的共鳴,江南的官員要求大明內閣減免賦稅的合法來由,也使得這一地區成為當局持續減輕田賦的禁區。
接著,錦衣衛批示使駱養性的錦衣衛又調查了黃江稅廠和梧關稅廠,錦衣衛們一共收繳了數額達到近30萬兩銀子。但是,批示使駱養性寫的奏摺內裡,給崇禎天子彙報時卻用心坦白這筆支出,就說查無此事。
三餉同時征收時加起來大抵有二千一百萬兩白銀。而這兩千一百萬並不滿是田賦,屬於田賦的,為遼餉650萬剿餉280萬練餉481萬,合計1400萬田賦。也就是說,插手了三餉後的田賦歲入,為2100+1400=3500萬兩。
這個時候,大學士陳演發明的新稅種:厘金。(朱浩大少爺跟曹明府講過,要救大明非得用厘金之策才才氣挽狂瀾,因而曹明府細心的聽朱浩大少爺講起了厘金之策,他還舉一反三,擴大的厘金的範圍,朱浩大少爺微淺笑著看著曹明府,實際上朱浩冇安美意啊!)
而大明內閣反過來逼著大明天子,在就是正稅以外再征收冗賦。比如和遼東後金兵戈,就征遼餉,彈壓李自成張獻忠,就收剿餉,要練兵,就收練餉。大明內閣的官員們對老百姓講,我冇有隨便進步稅率啊!我隻是為了度過麵前難關臨時性的多收一點錢罷了,當然,至於“臨時”到甚麼時候,那就另說了。當然,大明的天子也是捏著鼻子稀裡胡塗的認下了。
明朝稅收以什物稅為主,固然萬積年間張居正實施“一條鞭”稅法。但是到了崇禎十四年間也隻要白銀800多萬兩,其他為米2000多萬石、麥580多萬石,合計米麥2500多萬石,草1300多萬束/包、絲綿320萬兩、白麻12萬斤、棉花25萬斤、絹25萬匹、棉布18萬匹、鈔6500多萬貫、錢8200多萬文、茶葉20多萬斤、膽礬22萬斤、鐵44.8萬斤,紙120萬張,柴炭2259萬斤、木料2519萬斤以及其他雜項。
遼餉、剿餉和練餉合稱三餉。
有明一代,人丁數最多為1000多萬戶,人丁銀為140萬擺佈,不管是占正賦2100萬的比例,還是加了三餉4100萬後的比例來看,都隻是一個零頭。
首輔周延儒聚精會神的聽看大學士陳演的畫上圖例,抬開端這才現在,崇禎正看著寺人王承恩送疇昔的一本冊子,應當就是曹雅興得“販子運貨的厘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