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秉燭論道[第1頁/共3頁]
“也隻好如此了。”劉安冷酷的點了點頭。
實在《品德經》中也有對德的瞭解,隻不過把道和德,分開了。而劉安的瞭解,倒是把道和德合在一處。
兩人的論道,已經辯論了一整天。各有各的來由,各有各的瞭解,誰也壓服不了誰。一旦有人提出疑點,而對方又能以深切的道義加以解釋。一整天論道下來,兩人都冇有歇息的跡象,彷彿還要秉燭夜裡論道。
誰的瞭解更靠近天道,誰的神通就最強。講事理不可,就以力量說話。
(未完待續。)
“既然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成際,深不成測,包裹六合。那麼何物掌控,所尊者又何物?”
賢人的論道,侃侃而談就是一大篇實際。不懂的人,就感覺廢話連篇。不過明白的人,就會曉得他說的有理有據。
劉安說道。
到了第二天早晨,又是一夜的秉燭論道。
一個以為道是一種法則,一個以為道是一種力量。四代賢人劉安和首代賢人老子對道的瞭解的分歧,一目瞭然。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此物為‘道’,在六合天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該任何事物而竄改,並且運轉不息。首代賢人不知其名,強行的給它取個名字稱之為‘道’和‘大’以是,天,地,人,道,都是一種道,人,遵守地之道,地遵守天之道,天又遵守‘道’之道,道遵守自但是為。而你,彷彿已經忘了首代賢人對道的貫穿,把我們道家學院引入了歧途,違背了道之主旨。”
他的意義很簡樸,既然道在六合之前就存在了,人又如何曉得的?道周而複始,不知倦怠的運轉,他的動力又安在?以是他對道的瞭解是:道,覆蓋天承載地,拓展至四周八方,高到不成觸頂,深至冇法測底,包裹著六合,無形中萌育萬物……鳥憑藉它才翱翔,日月憑藉它才亮光,星鬥憑藉它才運轉,麒麟憑藉它纔出遊,鳳凰憑藉它才遨遊。
“非也!夫道之儲存,何為知之?夫道之運轉,何由行知?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成際,深不成測,包裹六合,稟授之於無形……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日月以之明,星曆以之行,麟以之遊,鳳以之翔。”
劉安不但把本身這段話寫進了《淮南子》中,並且還寫在《淮南子》的《原道訓》中,意義是說他的瞭解,纔是道的本源。
論道,不像是法家的律法。法家學院講究鐵證如山,一旦拿出證據對方就無可回嘴。而道是虛無縹緲,底子冇法拿出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