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再當語文老師[第1頁/共6頁]
那串分外的葡萄我冇捨得吃,在素描本裡扯一張紙包好,放進包裡。那天早晨他有些倦色,卻精力奕奕,開闊的眉間自傲安閒。想到他能夠一整天都冇用飯,光是派送那些食品就用了足足四個小時,有些心疼,從速從包裡拿出他送的葡萄惴惴地想如何勸他吃點東西。
“七今後我要去那邊禮佛。”他盯著我,目光炯炯,“你想去麼?”
“但是,伯夷叔齊這類愚忠,真值得效仿麼?當時,天下已歸周,他們不食周粟,但是采的野果也是周的野果,住的首陽山也在周的邊境,最後就算餓死,也是周朝的人給他們安葬。”
當我跟羅什提及這些感觸時,他也淺笑著表示附和。對於詳細的佛經,我絕大多數都背不出,隻是從汗青和哲學角度跟他議論宗教。偶然他對我所講的也不能瞭解,卻在思考半晌後又能以他本身的說話解釋。一夜的光陰,常常就如許緩慢地溜過,待到覺悟他該走時,不由恨起了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解釋為何如此貼切。
五胡亂華天然是漢人汗青上最悲慘的期間。後趙石虎父子以殺漢報酬樂,後趙短短二十來年,殺了幾十萬漢人。冉閔廢趙規複漢姓,又頒《殺胡令》,隻要看上去像胡人的一概殺死,一年以內,又殺了二十多萬胡人。中國的北方,在這二十多年裡,骸骨遍野,慘絕人寰。
那天跟他講授的是《史記》卷第六十一——《伯夷傳記》。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在首陽山。在太史公筆下,對這類積仁潔行,極度忠貞賜與了高度的必定。通篇《伯夷傳記》,講到伯夷叔齊的,隻是很小的篇幅,而大段的話,都是太史公本身的感慨。
我,我,我想去。他真的太體味甚麼東西能吸引我了。我去的話,就能鑒定石窟的確切開鑿年份及開鑿挨次,還能臨摹下那些在後代遭到粉碎的精彩壁畫。這些,都極有汗青代價。我真的擋不住如許的引誘。推遲幾日解纜,應當冇題目吧?我的時候,還是夠的吧?
結束時他仍如平常一樣淡定地分開,我正噓了一口氣,門又被推開了。
“天然情願。”
這一天雀離大寺向統統善男信女免費送食品,由羅什親身贈送並祈福。步隊都排到了寺門外,我在步隊裡一點點向前挪,翹首瞻仰。他念著佛號合十還禮,將已經包紮好的一份份食品遞送給人,手執精美的長柄熏香杖在祈福之人頭上悄悄一點。每個領過食品接到祈福之人,都麵露憂色。排了兩小時,終究輪到我,還真有點餓了。他看到是我,微微一愣,眼底流出一絲笑,對身邊的弟子私語幾句。他將食品遞到我手上,我笑著合十回禮,頭低下祈福。頭上悄悄觸到一個器物,周身都被檀香籠住,抬眼看他,自傲安閒的氣質真真不凡夫俗子能比,不由得心又多跳了幾下。正要走,俄然看到方纔他私語的弟子遞給他一串葡萄,他笑著接過,放進我手中。葡萄在龜茲是最常見的生果,也不值錢。偷偷看旁人,彷彿冇對我這分外的奉送表示甚麼不滿,從速低頭領了東西倉促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