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都市娛樂 -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有什麼區彆?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有什麼區彆?[第1頁/共3頁]

“施羅德,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人才豐富,冇有人能夠禁止我們對誇姣餬口的神馳,為了過上誇姣餬口,我們隻能昂揚圖強。

英國販子們但願用如許的印記來嚇退消耗者,讓他們對德國產品嗤之以鼻,轉而采辦英國產品。

在一八八七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商品法》,並把這個條目寫了出來。從當時起,統統德國產品要進入英國本土或殖民地市場,都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印章。

施羅德一言不發,劉琅早就看出了對方的心機。

很多德國人幾近是肆無顧忌地複製英國產品,製造二流質量的商品,並以傾銷的代價流入英國及其外洋市場。

劉琅的話正中對方的把柄,冇錯,想想德國產業是如何生長起來的?統統德國財產工人的內心還冇有逼數嗎?

施羅德頓時暴露了笑容。

“6缸2.4排量發動機的本錢大抵是五萬元群眾幣,其他兩種型號天然更便宜,這款直列4缸1.4排量的發動機兩萬群眾幣擺佈,在我們中國有三款汽車搭載這類發動機,已經賣出了三十萬輛,很受我們國人的歡迎!”

當時西方國度對中國的定位是低端產品製造工廠,這都是勞動麋集型行業,利潤率不高的同時還會形成大量的淨化,西方國度已經放棄了這類勞動麋集型企業,向著節能環保、技術型企業生長。

“哇,隻要五萬群眾幣?這麼便宜?比我們同係列的要便宜三倍擺佈!”

從小商品製造到汽車製造,能夠另有飛機製造,特彆是晶片加工和製造也是刁悍的要命,總之現在的中國製造業已經包括近乎統統門類,並且質量也不低,開端具有完整的自主產權,這就很可駭了。

莫非中國汽車也會像島國那樣再來一次?

施羅德本來是寶馬公司主管發賣的賣力人,八幾年就過中國,當時這裡是甚麼模樣一清二楚,彆說發動機了,就是汽車上的天線都造不出來。

在顛末18世紀的產業反動,英國產業已經高度生長,成為天下科技的標杆。比擬之下,德國還是一個生長中的農業國,其科學技術幾近掉隊了半個世紀。

以是美國這兩年就睜一眼閉一眼,禁令還在實施,但是大師都心照不宣,畢竟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

在德國,當時工野生資低,事情時候又被本錢家無窮耽誤,這使得商品本錢非常昂貴,其代價活著界上具有強勢的合作力。“價廉貨次”,就是對當時德國很多產品的評價。

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好一些,開端汽車國產化,花了兩年時候讓大眾桑特納百分之八十零部件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