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聚龍學院[第1頁/共3頁]
李楓拿出了在資訊經濟岑嶺論壇當天,羅大江等人聯名簽訂的保舉信,遞給了這個男生:“我叫李楓,被保舉進入聚龍學院2002級學習。”
此次穿越返來以後,本身並冇有插手高考,而是提早一年多來到了這裡,開啟全新的學習生涯。
現在的金山湖還隻是一個範圍較大的集鎮,遠冇有厥後的範圍。
學院的大門口,男男女女堆積著很多人,已經有高年級的迎新學員在指導了。
這些人都是聚龍學院從五湖四海拔取來的潛力門生,不敢說個個都是人才,但起碼他們在互聯網範疇都有所特長。
聚龍學院占空中積五百餘畝,毗鄰聞名的江州產業大學,並且它的前身,是江州產業大學電子資訊學院的地點地。
“同窗,請出示你的保舉信。”一名身材高大的清秀男生說道。
同時,江州產業大學還在聚龍學院這所民營黌舍中占有必然的股分,乃至在校園很多設施上,兩個黌舍都是互通的。
聚龍學院算是不拘一格求人才,不像公辦大學以高考分數為獨一衡量繩尺,統統招到的門生也是五花八門,有文縐縐的,也有痞氣實足的,有成績優良的,也有測驗不給力的。
在這個周遭七八平方千米的地區內,會聚著江州產業大學、江州藝術大學、江州師範大學、電子科技學院、天華大學、中原理工大學等著名學府,在將來,乃至連江州大學的一個新校區也要在此建立。
時候已經差未幾了,李楓跟送彆的親朋老友一一道彆,便踏上了前去江州市的路程。
厥後跟著江州產業大學加大對電子資訊學科的扶植力度,同時又獲得了新的校園扶植用地目標,便在扶植成新校區的同時,將這個麵積五百畝的老校園讓渡給了聚龍學院。
作為聚龍學院的小股東,江州產業大學在各方麵都為聚龍學院的扶植供應了平台和技術支撐,這也是聚龍學院得以敏捷生長強大的啟事之一。
李楓也未幾說,點了點頭。
身為三十多歲老邁叔的李楓,在看到這一場景的時候,還是生出了很多感慨,彷彿又回到了本身純真歡愉的大學期間。
這個時候點,恰是吃午餐的時候,坐了半天的大巴車,李楓感受肚子已經有點餓了,幸虧書包裡籌辦了乾糧,便拿出了一個吐司麪包啃了起來。
徐連山和張貴清臉上堆著笑容,也非常感激李楓給本身的兒子指出了這條明路。
李楓叫來趙寅,對運營南橋玩具廠收集發賣部分的事情,又叮囑了幾句,趙寅點了點頭,拍了拍李楓的肩膀:“楓哥,你就放心吧,這事交給我,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