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加派三餉[第2頁/共4頁]
可要屯田,前提前提就是得有個相對安然的環境,起碼能包管將這一季種的糧食順順鐺鐺地收了。
朱由檢見他精力頹廢,想勸又不知如何勸起,憋了半天,終究冒出一句:“王大人,您隻是被調離,並非被貶職。我感覺遲早有一天,朝廷還會重用您。您且先去到差,為聖上、為國度留下有效之身。‘苟利國度存亡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管在那裡,都一樣是為朝廷效力,大人又何必過於悲觀呢!”
“殿下何必送老臣?”王在晉感慨隧道,“那南京六部無事可做,去了也隻是虛度工夫。老臣籌算趕赴南京以後,好歹待上旬月,便上疏懇請致仕。若能終老於泉林之下,也好過在朝堂之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最後卻一事無成!”
此次,朝廷答覆得倒是挺快,公然批準了孫承宗的要求,但也同時做出了一個非同小可的決定:加派三餉!
但聖旨已下,孫承宗就是再不平氣,也不得不遵旨而行。
而“以遼土養遼人”,就更有點滑天下之大稽了。要知軍隊屯田,古已有之,乃至厥後的八路軍也在南泥灣搞過出產,束縛以後在新疆另有扶植兵團。
“眼下,遼東失地農夫多聚於山海關和寧遠之間,多達十萬餘眾。下官欲將這些農夫收攏,從中再招募一支軍隊。”袁崇煥接著道,“建虜不來之時,這些軍隊即化為民,在寧遠四周屯田,幾可自給自足;一旦建虜來襲,則化民為軍,為了庇護本身的田產而作戰!”
兩小我談得非常熱烈,朱由檢卻在一旁冷眼旁觀,心中暗想: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這主張如何總感受不太靠譜呢?
孫承宗忙命人安排交割事件,卻得知此次隻送來五萬石,不由得大失所望。
喜的是,朝廷已經批準了袁崇煥的打算,籌算撥銀四百萬兩,用於在寧遠及錦州等地築城。孫承宗一想到若關、寧、錦防地築成,遼東雖不能遽複,但起碼京師是高枕無憂了,不由得喜上眉梢。
而跟著糧草一起來的又一道聖旨,則讓他喜憂參半。
此時孫承宗提出要在寧遠築城,朝廷雖批準了這個打算,但築城需求銀子,增加兵士守城更需求銀子,據孫承宗、袁崇煥等人預算,起碼也得三四百萬兩。
如許一來,孫承宗一下子被架空了一半,隻剩下本來守遼東的那幾萬邊軍,等因而從督師降為遼東經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