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祝枝山顯露真身[第1頁/共4頁]
“歸去再說吧。”周鼎成撓了撓頭。
“他啊……”蕭妮兒眼睛瞥了瞥何況說道。
幾代帝王,不知多少人動用了多少乾係,想要讓皇上對建文帝跟隨諸臣後代停止大赦,都未能如願,不是皇上不肯,而是皇上也冇體例,那畢竟是祖宗的法律,身為子孫冇法變動,不然就是大不孝。
這就是一派理學宗師的權威性,連天子也不能不為之屈就。嘉靖朝時,嘉靖帝固然比崇禎更加剛愎自用、專斷專行,暗裡裡的很多事情還是受製於朝臣。
劉宗周對“國君死社稷”的解讀是崇禎必須死守都城,即是給崇禎帝插上了就義的標簽。如果做彆的一種解讀,隻要另有一寸國土,國君就不必死守一處,都城不是非死守不成,崇禎帝完整有能夠善終。
“你這話甚麼意義?”何況被他弄胡塗了。
“祝允明,祝枝山?哥,你這是鬨哪樣啊,一會兒許明,一會兒何況,這會兒又換了兩個名字,你究竟是哪個名啊?”蕭妮兒直接暈了,
周鼎成在廟裡客房裡對蕭妮兒做了一番分解,給她解釋她跟何況的事如何不成行,即便真想要跟何況在一起,也不是現在,而是等何況和石榴正式訂婚,乃至等他們結婚今後,再設法勸說石榴,答應何況納她為妾。
一個理學宗師是甚麼職位?
周鼎成當下說出一番想了一夜纔想出來的隱士奇策。
周鼎成卻轉過甚去,假裝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汗青上此類案例比比皆是,不要太多。唐朝天子動輒逃出都城前去蜀中等地出亡,玄宗、代宗、德宗乃至厥後的僖宗都是如此。宋朝更不必說,最後一寸國土是在海麵上的一艘大船上,也仍然不違背國君死社稷之意。
“本來你姓祝,這倒是有點怪了。”周鼎成深思起來,欲言又止。
“許願?為甚麼要許願?”蕭妮兒對這些全然不懂。
“如何了,有甚麼不對的嗎?”何況又問道。
明朝中期今後,理學答覆,職位已經高於儒學,一派理學宗師的職位更是遠遠高於文壇魁首,成為國度精力的一種意味。
劉宗周的話是甚麼意義呢?簡樸解釋是對皇上說:遷都毫不成為。
周鼎成隻好給她解釋何為許願,就是餬口中碰到各種難關,感覺冇法疇昔,就來燒香拜佛,許願說如果佛祖能讓本身心想事成,必然感激不儘,會來還願。
說話間三人已經快到山腳下了,山下又上來一些香客,雙手在胸前合十,一步步向上走著,神采極其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