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善後[第2頁/共4頁]
固然讓哱拜、哱承恩等人逃脫了,但寧夏之役仍然能夠算是大獲全勝。朝廷調用的兵力遠比料想的要少,而戰事的持續時候也大大收縮,節流下來的軍費非常可觀。
既然汗青陰差陽錯地讓蘇昊來到了明朝,並且到了西北,他便但願本身能夠做些甚麼事情,來挽救明朝滅亡的運氣。修水壩能夠竄改農業靠天用飯的狀況,為即將到來的小冰河期供應緩衝的餘地,這就是他向蕭如熏提出補葺水利設施的首要啟事。
蘇昊說道:“蕭大哥,我當真研討過寧夏衛這個處所。這周邊礦產資本非常豐富,另有大量珍稀藥材,如果能夠吸引本地販子到此投資開礦、蒔植藥材,不失為一條致富之道。彆的,寧夏平原自古就有引黃河灌溉的傳統,秦漢年間即有溝渠,大唐年間開鑿的唐徠渠至今仍在闡揚功效。隻是近年出處於氣候啟事,黃河水量減少,引水難度加大,導致農業闌珊。若能重新補葺灌溉體係,乃至在黃河上壘壩蓄水,進步水位,讓寧夏規複塞上江南的風景,並駁詰事。”
“這些本來都是他們應得的東西,如果黨馨能夠早點給他們這些,也不至於惹來殺身之禍了。”蕭如熏說道。
蘇昊不是一個汗青學家,但對於明朝前期的汗青多少也有一些體味。明末,因為小冰河期的影響,西北大片地區呈現嚴峻乾旱,導致農業大範圍減產。饑餓的農夫生存無著,終究變成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帶領的農夫叛逆,併成為大明滅亡的首要啟事。
但是,要改良本地的餬口,有那麼輕易嗎?蕭如熏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蘇昊,但願能夠從這個年青人那邊獲得一些新的啟迪。
動靜傳出,寧夏衛官兵馳驅相告,更有跑到總兵府門口痛哭流涕、叩首發誓之人。蕭如熏讓部下的中軍官出去安撫那些前來表示忠心的官兵,本身坐在議事廳裡,與蘇昊談起此事,也是感慨萬千。
讓官兵們更加覺對勁外的,是蕭如熏隨即宣佈了全部寧夏衛的福利打算。本來僅限於平虜所官兵享用的煤炭供應和蔬菜暖棚,將推行至寧夏諸衛的統統官兵。蕭如熏還承諾,黨馨擔負寧夏巡撫期間拖欠的官兵薪餉和打扮,將在將來一兩年內全數補齊,而官兵的屯田稅賦,也將減免兩年,既往不咎。
“改之言之有理。”蕭如熏說道。
蘇昊道:“這就要看工部的決計如何了,至於技術上的難度,我想並不是甚麼題目。”
蕭如熏曉得蘇昊不是平空發問,便道:“蕭某正想聽聽改之的設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