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特產商品[第1頁/共3頁]
“多是閩廣,遠可達江浙,若再遠便是倭國、琉球了。”李道岑說。
趙銘道坐在堂內,品著上好的茶,耳邊聽著後堂陳梓君與李道岑的辯論,聽到好笑處,隻能掩嘴,以免發作聲音,如果這李道岑當真是個能說會道的妙人,推辭任務起來一套一套的,又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性子,陳梓君也拿他冇轍。
趙銘道擺擺手,他雖說想要出海貿易,但贏利隻是一方麵,首要的目標還是前去澳門采辦軍器,可不想再去閩浙轉港,因而直言說道:“李大人,如果我出海,第一站便是要到澳門去,瓊州出產貨色當中,何為佛朗機人愛好的?”
“老弟你說的很對呀,這瓊府地處北國之南,非常濕熱,固然也產生絲,但量很少,生絲都是閩浙一帶出產,出洋的生絲就更是了!但我們瓊府也有十三行貨,其一大好就是檳榔,春采為軟檳,夏收則為米檳,漬鹽則為鹽檳,小而尖的雞心子和大而扁的大腹子就更是名品啦。
李道岑微微點頭,心想剛纔趙銘道提到生絲,因而說道:“老弟,你能夠不曉得,洋人所好的生絲、瓷器、鐵器本地都不產,還需求外埠輸入,本地商賈,比方海忠介公的子孫,都是販瓊府檳榔、椰品、藤藝去漳泉一帶,再在閩浙采辦生絲返來下南洋貿易的。我們文昌有幾個熟諳漳泉的,能和鄭家說上話,你若想參於出去,我幫你引見。”
“他跟你說要清理軍屯?”李道岑後腦袋一涼,酒醒了大半。
聽到趙銘道不清理軍屯,李道岑更是喜好,又提及買賣來,他乾脆笑了,他在文昌多年,陸地貿易私運這塊早就插手上了,本地的士紳誰不參與這等事呢,以是提及來頭頭是道,趙銘道見他真的在行,說道:“如果海貿利潤最高的東西,莫過於生絲了,隻是我在瓊府多地跑動,貨源非常不敷呀。”
實際上,英國蓋倫大船嘗試號底子冇有焚燬,海灘上那一攤子灰燼是趙銘道買來的一艘單桅船和一艘雙桅船,放在一起燒出來的,那樣一艘好船,趙銘道那裡捨得焚燬,在上任千戶後就找人拖拽到一個無人的海灣,調派十名黎兵把守起來。
李道岑提及來是如數家珍,滾滾不斷,有說海南藤編藤藝、香料、硬木等都是上品,趙銘道見他提及來冇完,問道:“李大人,你說的這些貨色出海銷往那邊?”
再有就是椰子,我們文昌的椰子最多,肉味甜美如牛乳,椰漿清美似酒,殼做瓢、勺、壺皆可,椰皮製繩,椰葉織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