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六十章 道統[第3頁/共4頁]

朱子在序論裡說,堯傳位給舜時,傳授了‘允執厥中’一言,這句話去過故宮的人,都曉得。

又說過,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粗心是我老了,好久冇夢見周公了。

先王之學,堯傳舜,舜傳禹,禹傳湯,堯舜禹湯是口耳相傳。而數百年以後,先王之學,又有周擔當,湯傳周文王,武王,文,武王傳周公,周公傳孔子,但間隔太久,因而隻能以心傳心,近似於走心的說法。

上麵弟子以全禮拜先生,同窗互拜,這纔算結束。在冇甚麼文娛的當代,過節相稱於最大的文娛了。書院弟子們都是喜洋洋的,冇有每日讀書時的苦悶,顯出了一些年青人的活力。

陳行貴看著林延潮的背影,在那揣摩著。

對於林延潮,他一向感覺這少年分歧於彆人,眼下也是從心底從能夠察看,拉昇至能夠交友的境地。

孟子曰,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不足歲,去賢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賢人之居,若此其甚也。此言以孔子傳人自居。

到了課末,林延潮將林燎講的《學而》和《為政》兩篇,一併背下。論語二十篇,林燎籌辦用十天來講,然後各用兩天講《大學》,《中庸》。

氣候有些寒,林延潮手有些僵,不時得搓一動手,記講義的速率也是慢了下來,一旁研好了的墨,一會兒就冷凝了,又得再添水化開。

至於道儘先王之學的,十六字心傳,千百年來已經有無數讀書人嘗試著解釋,但林延潮感覺朱熹說得很到位了。朱熹道,雖上智不能無民氣,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以是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

十六字即理學推許儒家心傳,先王之學,賢人之教儘在這十六字裡。

孔子是至聖先師,當然要先拜,冬至淺顯人家祭祖,讀書人祭孔,其昌大之禮不亞於孔誕。

陳行貴來書院讀書後,他也並不籌算真靠讀書進學,是本著廣交朋友的籌算,有代價的人就交友,冇代價的,也不拒交,這些人將來都可以是他家裡的阻力。他不以財帛疏浚,但還是在外舍裡分緣極好,很有幾分號令力。

夏季晝短夜長,外頭天還矇矇亮著,號舍裡的同寢已是背上書袋,三三兩兩地朝外舍走去。

四書裡孟子最難,論語職位最高,記錄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推薦小說:

熬鷹航空業 |  最強帝師 |  院長駕到 |  隻劍天涯 |  被神收養的我,征服世界 |  帝少的隱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