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紛至遝來[第2頁/共4頁]

特彆是當禦馬監提督魏忠賢於西苑豹房大刀闊斧,整飭"騰驤四衛"的動靜傳出宮後,外朝的大臣們更是為之沸騰。

因為國本之爭的原因,萬曆天子在在朝前期便長年幽居深宮,不見朝臣,導致大明官員缺額非常嚴峻。

饒是早就曉得東林"好鬥",但他也冇有推測,這才短短半個月不到的時候,誌在"眾正盈朝"的東林君子們便迫不及待的開端了"解除異己"。

雖說子不言父過,但此時他多多極少也體味到了麵前天子無法的表情。

看來本身的父皇,也並不像傳聞中那般"怯懦",起碼這手分權製衡,便很有些帝王心術的影子。

此等無稽之談,莫說朱由校具有上帝視角,隻怕就連本身的"前身"也不會信賴,畢竟這罪名未免有些過於怪誕。

此中言辭最為鋒利者,更是將鋒芒對準了繼位不過十餘日的天子,諸如"拆毀豹房","用心讀書","謙虛納諫"等字眼,看的他這位司禮監掌印都是心驚肉跳。

玄月十八,陰。

...

這如果在國朝初年,光是這"平空假造",便足以令姚宗文滿門抄斬。

隻是很快,朱由校便從錯愕中醒轉過來,既然這姚宗文並非東林官員,乃至還與東林水火不容,又豈會主轉動劾遼東經略熊廷弼,乃至還妄言熊廷弼私通建奴...

如若說朝中禦史言官的彈劾還勉強算"小打小鬨"以外,那麼昨日由通政司卿親身呈遞進宮的奏本,便是完整令朱由校認識到明末"黨爭"的殘暴。

製衡!

為了能夠處理此等"弊端",泰昌天子才方纔繼位,便是迫不及待的"撥亂歸正",大肆汲引於"國本之爭"中著力甚多的東林官員,並對這些人委以重擔。

迄今為止,朝中為"東林黨"搖旗號令的官員大多是傳聞奏事的禦史言官,亦或者各部給事中,這等官職相對不顯的官員。

"不但如此,"舔了舔有些乾澀的嘴唇,老寺人王安又持續解釋道:"這姚宗文不但不是東林官員,反而與東林很有分歧..."

曾於萬積年間巡按遼東,後被泰昌天子親身汲引為太常寺少卿的姚宗文上書彈劾遼東經略熊廷弼,指責其從客歲春季到任以後,一向停滯不前,且暗中與建州女真有手劄來往,恐有通敵之嫌。

"陛下,這餘下的奏本.."半晌,見朱由校起伏的胸口略顯和緩以後,司禮監掌印方纔謹慎翼翼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