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鄆城知縣[第1頁/共3頁]
果不其然,知縣餘子翼僅僅是冷哼一聲,便將此事略過,轉而持續發問:"另有彆的事嗎?"
畢竟麵前這文官也是讀書人出身,內心估計也會對天子信重武人的行動很有不滿。
"縣裡的話,倒是冇甚麼了.."
"彆的事,應當就冇有了吧.."中年師爺眉頭舒展,冷靜於腦海中梳理著近些光陰鄆城縣產生的統統。
不過最多元宵燈會結束以後,這群"燒香人"便會自行散去,為何本年倒是一變態態,這是不籌算走了?
這濟寧府但是漕運重鎮,富庶程度乃至能夠與魯王地點的兗州府以及山東首府地點的濟南府比肩。
靠著這些"燒香人"的庇佑,即便真有活不下去,落草為寇的盜匪們也不敢在鄆城的地界上猖獗。
因為"梁山豪傑"的原因,這鄆城縣自南宋開端,便被曆朝曆代所"警戒",特彆是本朝成祖因"靖難"在山東這地界受了重創以後,更是對其針對有加。
此話一出,餘子翼方纔有所放鬆的心絃再度嚴峻起來,呼吸也隨之短促起來。
但恰好麵前的文官是個例外,不但"任勞任怨"的乾滿了兩任,乃至還在鄆城百姓的"請願下",由府城那邊例外,再度留任。
...
從他擔負這鄆城縣令的第一年開端,每逢年關的時候,便有來自於大明各地的"燒香人"前來拜見這"徐善人"。
畢竟這鄆城縣雖是窮鄉僻壤,但卻向來被"燒香人"所看重,明裡暗裡實在吸納了很多信徒。
畢竟這鄆城縣乃是出了名的"窮鄉僻壤",毫無油水之地,平常官員到了這,最多待滿一任,便會想方設法的活動乾係,改任他處。
"傳聞這些光陰,濟寧府那邊也有人不竭來我們這鄆城,可知所為何事呐?"
"不當.."
"彷彿這些東西是從南邊來的,從濟寧登岸以後,方纔被運抵我們這鄆城縣..."
"回老爺,那群人看得緊,小人也不曉得是個甚麼東西.."
聽聞僅僅是運送些許貨色,餘子翼臉上的警戒之色有所收斂,但口中還是冇好氣的抱怨道:"是糧食啊,還是綢緞呐?"
"回老爺話,小人親身去查過了,該當是運了些東西過來.."見縣尊大人問起此事,中年師爺便胸有成竹的回稟道。
這好端端的,如何往這鳥不拉屎的鄆城來了?
現在,已是餘子翼在這鄆城縣任職的第八年了。
固然外間太陽高照,氛圍中的寒意也冇有之前那般逼人,但他卻有些如墜冰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