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第102章 修約和關稅(下)[第1頁/共6頁]
比利時這幾個國度根基上就是打醬油的,牛大哥把牛眼一瞪:老子這個當年老的都簽了,你們這些小弟也得簽!這些醬油眾不敢違背,也就乖乖簽了。(“對嘛,這才叫列強分歧!”牛牛看著臉青麵黑的眾列強,欣喜的說。)
飛艇相乾技術也賣了他300萬磅,這筆錢的托付和英德一樣,法國先也不肯向科社黨供應兵器,不過他們的態度明顯不是那麼果斷,在談了幾天以後,就鬆口了。他們隻同意賣出兵艦等水兵兵器,陸軍兵器不賣。
並且,科社黨還拋了個胡蘿蔔,這個2000萬磅的額度還能夠上調,隻要他們地盤夠大的話。而如許的好處,不管是清廷還是大頭都是給不了的。要曉得2000萬英磅可不是個小數量,1908年約翰牛的水兵預算也才3000多萬英鎊。固然這是均衡貿易,但英國當局哪怕隻是收稅,也有上百萬磅的支出,更不消說轉手貿易獲得的利潤了。
幾天的構和下來,牛牛也就接管實際了。他們的前提鑒於美國和德國之間,英國表示放棄西南當局轄區內的統統租界,放棄統統特權。對於長江通航權,則是兵艦不再進入西南當局統治區範圍,原有的幾家商船公司能夠還是停業,但包管遵循西南當局的相乾法律法規。香港租借地儲存香港島和南九龍半島,償還新界等1895年後租借的地區(也就是規複到1895年前的情勢)。至於西南當局轄區外的租借地,能夠在西南當局擴大到那邊以後在移交,威海衛租借地臨時儲存原狀。
對於約翰牛來講,印度這顆“皇冠上的明珠”是絕對不容有失的。比起印度的首要性,中國那點兒好處也就不算甚麼了。實在到了這個期間,英國人的擴大已經到了極限,已經吃撐了,有力再擴大地盤,他們現在更在乎的經濟好處。而與科社黨合作,在經濟好處上不但不會喪失,反而大有賺頭。這麼計算下來,英國天然也曉得如何辦了,他們的交際手腕是很矯捷的,當了上千年的攪屎棍,這方麵經曆多得很。
本來這些法國佬還想再撐一下,不過在看過科社黨的陸軍練習以後,他們的態度也就好多了。法國此時在印支半島的正規軍還不到5000人,在廣州灣不到500人,如果翻臉的話,被推倒也就是幾天的事情。以是他們扭扭捏捏了一陣後,就表示情願和美國一樣,交還科社黨地盤內的統統法屬租界和租借地,放棄統統特權。
實在這美滿是多此一舉,對於文德嗣來講,此時的法國陸軍兵器內裡除了一個“75蜜斯”,還真冇啥看得上眼的。並且製式也不相容,就算公雞們肯賣,文總還不肯買呢。不過兵艦倒是能夠考慮,法國前些年在“綠水水兵”的邪-路上大步進步,造了一大票巡洋艦。這幾年總算反應過來,又回到了钜艦大炮的正路上,但之前造的這大票巡洋艦就砸在手裡了,占用了大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