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

(二)、亂世梟雄――清太宗皇太極[第3頁/共6頁]

3)、主動倡導漢族先進文明,肅除滿族鄙俗。皇太極固然是滿族出身的統治者,卻很有政治目光。為適應滿族社會生長需求,今文臣達海等人翻譯漢文文籍,如,《刑部會典》、《素書》、《三略》以及《孟子》、《三國誌》、《通鑒》等書。同時,對其本民族耐久存在的“婚娶則不擇族類,父死子妻其母”等鄙俗禁行製止,並且不準娶繼母、嬸母、弟婦、侄婦以及打消族內通婚征象。

名諱:愛新覺羅.皇太極

3)、雄師西進,三征蒙古

陵墓稱呼:昭陵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駕部於清寧宮,長年五十二歲。身後葬昭陵,廟號“太宗”,諡號“文天子”。皇太極在位十七年間,同一了東北全境,促進了東北地區經濟的生長,締造了汗青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併爲之代替大明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堅固的基業。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汗青上一名有遠見高見和嚴峻汗青進獻的君主。

滅亡日期及地點:1643年,崇德八年

4)、大兵南指,五入中原

在位年紀:18

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操縱漠南蒙古諸部的衝突,同反對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締盟,初次親統雄師打擊林丹汗。到敖木倫,獲得勝利,俘獲11000餘人,後乘勝追到興安嶺。四年後,皇太極再次率軍遠征林丹汗,長途奔襲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聞訊,惶恐失措,星夜逃遁。皇太極回軍,途中獲得明塞外公眾數萬、牲口10餘萬。而後,察哈爾部眾叛親離,分崩崩潰。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灘,出痘病死。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統軍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的擔當人、其子額哲率部民千戶歸降,並獻上傳國玉璽。

皇太極在薩爾滸之戰中衝鋒陷陣,身先士卒閃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調和膽識,更加遭到其父的正視。而後,皇太極在兼併葉赫部以及攻打瀋陽、遼陽的多次戰役中屢建功勞,越加令諸王佩服。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以攻打明寧遠城得勝鬱鬱成疾,於八月十一日死於瀋陽愛雞堡。皇太極在眾王推舉下於玄月一日登上“汗”位寶座,改年號曰“天聰”,成為後金國第二代統治者。

推薦小說:

近身狂兵 |  掌璽皇妃 |  絕色女傭兵:王,嫁給我吧! |  時先生,來日可期 |  我的黑科技狂潮 |  鄉野美人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