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中文小說 - 遊戲競技 - 大唐官 - 9.吳少誠得節
翻页 夜间

9.吳少誠得節[第2頁/共3頁]

在這裡必須提及的是,吳少誠、吳少陽實在和當初李希烈一樣,對淮西鎮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外來戶,他們都是安史之亂渡海來本地的平盧軍出身,厥後才進入到淮西,不過曆次兵變、內鬨裡淮西鎮的平盧後輩已折損殆儘,以是吳少誠拉攏的軍心、民氣,實則是申光蔡本地土著的。

現在蘇浦已跟隨高嶽在鳳翔府,班宏也曉得對方索要他的目標是甚麼,便決然回絕說,蘇浦已入他鎮軍府,請吳兵馬使勿念。

現在普通以為淮西有胡化征象的,無外乎是說本來鎮守北疆的平盧軍有胡化,然後平盧軍到了淄青、淮西後,將這些地區胡化,略微打量下就曉得這些說法完整站不住腳:平盧軍至淄青時,戰兵不過兩萬餘,連家眷一起撐死十萬人,就這兩萬人,還要考慮對安史叛軍的戰役裡因戰亡、叛變而喪失的,而平盧軍當初被李忠臣帶去淮西的,獨一五百到一千人罷了。

那麼申光蔡三州的總人丁呢?保守估計也有四十萬高低。

故而藩鎮盤據,還是中心對處所的權力掌控失衡的成果,和胡化與否冇任何乾係。

莫非朱元璋也是胡化的成果?

是的,也便是陳寅恪在隋唐史稿裡死力鼓吹的“胡化”實際,及由此實際衍生出來的唐朝方鎮“胡化”的說法,一概是偽觀點。至於說甚麼胡化持續到宋朝,浸潤在宋朝的軍製裡,更是無稽之談。

故而蔡州或者說淮西的盤據,實則是處所和唐朝中心的對抗,或者說是申光蔡地區的土著甲士個人,和中心的對抗。

一千名所謂“胡化”或“半胡化”的漢兵(平盧軍主體還是是漢人,他們在北疆鎮守時到底有多少程度的胡化,無跡可尋,陳寅恪大師按照杜牧給出身範陽的盧秀才所寫的一篇碑文,就果斷說甚麼河朔胡化了,漢人裡流行騎射、勇於馳戰就是胡化?這類論調就是默許漢人自古無武勇基因,是很要不得,也很不鬆散,實際自秦漢期間起,邊郡漢人多習騎射,底子是司空見慣事),想要“胡化”四十萬漢人,用腳指頭想想也曉得底子不成能,這批人重返淄青、淮西地區,重新被漢化還差未幾。

比及郾城之會疇昔冇半月,京師公然出製文,先授吳少誠為淮寧軍留後,隨即又冇過數日,恰是授吳少誠旌節,承認其為檢校工部尚書、淮寧軍節度使兼蔡州刺史,授吳少陽為檢校禦史中丞兼淮寧軍行軍司馬、都知兵馬使,李元平為檢校刑部比部司郎中、淮寧軍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