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伏兵[第2頁/共3頁]
固然阿史那賀魯冇甚麼名聲,但是十幾萬馬隊卻做不了假。
而遠處,也呈現了敵軍的蹤跡。
固然能跟他逃這裡仍然冇有散去的將士都是他的鐵桿親信,但是現在這些將士們也隻想著快點逃脫。
不就是為了建功受賞嗎?
這也得利於官報的鼓吹,朝廷待阿史那賀魯不薄,阿史那賀魯忘恩負義也格外的惹人氣憤。
當然了,很多有見地的人也都明白朝廷為何急著出兵討伐阿史那賀魯。
此次大捷的動靜傳開還是激動聽心,引的街頭巷尾熱議。
固然比起隆冬時候要和緩了很多,在如許的氣候裡騎馬仍然是一件很遭罪的事兒,特彆是身穿一身甲衣。
男兒不畏存亡交戰疆場為的甚麼?
他們冇日冇夜的奔馳至此,就是為了伏擊阿史那賀魯。
阿史那賀魯十幾萬馬隊都被打敗了,隻帶著殘兵敗將逃到這裡,不就劃一於一隻喪家之犬嗎?
如果在出征之初,薛仁貴還對蘇定方有些思疑。
更讓大師重視的還是副帥蘇定方。
蘇定方隻要一萬兵馬,麵對西突厥十幾萬馬隊,不但冇有畏縮,冇有潰敗,反而一向結陣迎敵,不但對峙到了主力雄師的馳援,還跟敵軍打的有來有回,這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那麼現在,他對蘇定方充滿了佩服,這確切是一個領兵兵戈的帥才!
現在他已經到了千泉,就隻等著阿史那賀魯奉上門來了。
蘇老將軍已經算準了阿史那賀魯兵敗以後會逃向伊麗,而千泉就是阿史那賀魯的必經之地。
薛仁貴聽著噌一下站了起來,大喝道:“快!都上馬!籌辦迎戰!”
朝野群情紛繁,此中天然也少不了群情此次領兵出征的主帥和副帥。
遠處稀有騎奔馳而來。
將士們看著乾糧喝著涼水,戰馬也時不時的啃兩口乾草。
本來是蘇定方帶了一萬兵馬做前鋒,拖住了阿史那賀魯十幾萬馬隊的打擊,終究等來了程咬金的主力雄師,裡應外合之下,纔有了此次大勝。
連十二萬鐵騎都被打敗了,現在他們隻剩下千餘人馬,那裡還信心能與唐軍一戰?
蘇定方名不見經傳,唐人幾近都冇傳聞過這小我,並且在出征前還隻是一個小小中郎將。
連阿史那賀魯都冇有勇氣一戰,更何況他麾下的兵馬?
薛仁貴長槍一揮,帶領將士們朝遠處馳來的馬隊殺去。
不過,他更佩服的還是晉國公,竟然能把蘇定方發掘出來,真是不成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