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貞觀之初的天災[第1頁/共2頁]
貞觀四年:“是歲,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裡,米鬥不過3、四錢,終歲斷極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門路焉。“
貞觀元年,關中饑,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臣將,自,貞觀元年秋。臣入尚書省以來,所體味到的農業方麵的環境,梳理以下:
4.貞觀元年秋,霜殺稼。
修造水利,勢在必行。
2.貞觀元年八月,關東及河南隴右沿邊諸州霜害秋稼。
臣,恐怕,大旱以後,另有洪澇啊。
貞觀二年的霜災記敘未幾,災情生在河南河北地區,並引饑荒。
1.貞觀元年七月,關東河南隴右及緣邊諸州(約相稱於黃土高原大部和華北平原南部)霜害秋稼。
“不但如此。≧
在貞觀元年,黃河道域的氣候俄然變冷,持續三年遭受嚴峻的霜災。對此次比年霜災的記錄可謂史不斷書。
5.貞觀元年,關中饑,一匹絹才得一鬥米。百姓東西逐食。
以都江堰為例,充分操縱天然資本,變害為利,令人、地、水三者高度協條約一,將成都平原灌溉整天府之國,西南糧倉,至今還津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3.貞觀元年八月,河南隴右邊州霜。
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黃河道域蒙受持續的嚴峻霜災,形成嚴峻的饑荒。
貞觀六年,因為“平突厥,年穀屢登,群臣上言請封泰山“。唐朝已是一派“貞觀之治“的氣象。
貞觀元年,在蒙古高原一帶(東.突厥汗國)和黃河道域(大唐)等地區呈現了一次持續3年擺佈的氣候變冷。
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東.突厥汗國持續蒙受嚴峻的雪災和霜災,形成空前的大饑.荒。本來強大的東.突厥汗國,在貞觀四年俄然毀滅了,方煦以為與氣候變冷,牲口大量凍死餓死有很大乾係。
請陛下明斷。”
以上所言在《冊府元龜》、《舊唐書》、《新唐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書中均有記錄。
“又頻致豐稔(貞觀三年今後),米鬥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自山東至於滄海,皆不齎糧,取給於路。入山東村莊,行客顛末者,必厚加供待,或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貞觀三年的霜災,生於黃土高原北部,影響較輕。
而在關中地區,持續兩年的饑荒已趨於減緩:“至貞觀三年,關中豐熟,鹹自歸鄉,竟無一人逃散。其得民氣如此。”
此次持續霜災,以貞觀元年最重,該年春季的霜災,範圍最廣,幾近涵蓋全部黃土高原以及華北平原,並引大範圍的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