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打破鐵律,奸雄稱王(三)[第1頁/共4頁]
遵循端方,封王聖旨下達後,還要停止昌大的典禮,祭奠六合山川、四方神靈,立魏王國的宗廟社稷,曹操還要冊封王後、世子,以及魏國的文武百官,並接管他們的朝拜!
‘建安十一年-冬,十一月十六日,大漢天子陛下詔曰:
如果老天爺保佑,大漢王朝再次複興的話,扼殺這段屈辱史也輕易些,最多是個‘婦人乾政,欺君矯詔’罷了!
“皇姐--朕的皇姐,小弟不堪慚愧呀--嗚嗚!”
而是抱過了兒子,用他的小手掌、小腳丫沾上硃砂,在黃綾上按下印記……,這就不像下聖旨了,而是像綁架人質以後,向其支屬訛詐贖金了。
是以必須有一個聲望極高、聰明雄略之人,來節製住封王大典,包管把曹操順利奉上王位、而不是架上皇位,而滿朝文武當中,隻要蕭逸最為合適了!
但是幾年之前,‘掘子軍’摸金尋寶之時,找到一座西周貴族古墓,內裡出土大量竹簡,就記錄了伊尹放太甲之事,可內容卻截然相反!
既然現在死不起了,隻能接管群臣的奏請,冊封曹操為異姓王,進而包管皇室安然,再靜觀天下大局竄改,奸雄大哥體衰、壽命殘剩未幾了,而本身有寶貝兒子在,將來統統皆有能夠!
彆的嗎,數次政變的慘敗,讓海燕公主明白一件事,不管是鬥智鬥勇、鬥心鬥力,本身都不是曹操、蕭逸的敵手,規複漢室權威更無一點能夠!
且不說皇室已有力抵擋了,就算有力量再策動一次政變,又非常幸運的勝利了,殺掉奸雄、滅其三族,恐怕也難挽回大局了,因為就算曹操現在死了,其一手建立的曹營個人也不會滅亡!
幸賴魏公-丞相大人,舉義兵於兗州,討民賊於洛陽,迎陛下以存劉氏宗廟,遷都城以定大漢國本,而後天下布武、蕩平諸侯,南征北討、蠻夷昂首,其功業之彪炳,堪於周文王比肩矣!
太甲是商湯的嫡長孫,擔當王位以後,一味吃苦、殘暴百姓,乃至朝政昏亂不堪,因而伊尹廢其王位,送到商湯墳場四周的桐宮居住,史稱‘伊尹放逐太甲!’
而蕭逸的奏摺內裡,剛好給出了答案,陳述曹操各種功勞,將之與周文王比肩,而文王三分天下有其2、猶然以臣禮奉侍殷商,申明曹操臨時冇有篡漢之心,也不想揹負篡漢的罵名!
自朕受先帝遺詔即位以來,天下洶洶、盜賊四起,乃至宇內顛覆、生靈塗炭,幸有曹丞相在朝,安定四方、惟清中原,保大漢宗廟社稷無恙,此功不在伊尹之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