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清江浦(三)[第2頁/共4頁]
付林在船上已經被晃得找不到北,傳聞能夠登陸,如蒙大赦,忙陪夏言上了岸。
現在,一艘大官船正行駛在黃河睢寧段的水麵上。船頭吊掛的大紅燈籠早已經被雨水潑燃燒,隻一點微光從船艙裡透出。
付林:“孫靜遠孫大人的書天然是極好的,特彆是以壩束水,以水淘沙的體例發前人之所未見,很能為人開導。比方這黃河水吧,一瓢河水半瓢沙。之前我等治河,一味築吧,卻不想這一帶陣勢平坦,河水一到這裡就緩了下來,水中的沙子也淤積下來。因而,之前的堤壩就不能用了,逼不得以隻能不竭加高河堤。如此一來,堤壩越修越高,黃河也逐步變成了地上河。若碰到水大一些,若潰了堤,河水逆流而下,就不成清算了。孫大人說得好呀,與其駐堤,還不如讓水流加快,將沙子衝到大海裡去。哎,我們之前如何就冇想到這一點呢!”
夏言摸了摸額頭,心道:本身大抵是對於林希冀太高,對他也不免刻薄了些。卻冇想到付林畢竟是個年青人,有的時候也需求鼓勵。
明朝的河道和漕運同清朝有所辨彆,清朝為了加強中心極權,將各地河道和漕運都同一起來變成伶仃的兩個衙門,總督都是二品大員,常常由一省的總督或者朝中的六部尚書兼任。而明朝的則將大運河的漕運和淮河和黃河的河道分紅三段,北方段從北京到山東濟寧,衙門先是設置在天津,厥後轉移至通州,稱之為北河;濟寧至鄭州段稱之為中河,衙門設置在濟寧。而從濟寧到鎮江則被稱之為南河衙門設置在淮安清江浦。
夏言心中感喟一聲:“罷了,泊岸停船吧,走了一日一夜船,大師也累了,安息半晌。”
他的話剛說完,一個船工渾身是水地走進艙來,跪在船麵上:“小人見過二位大老爺。”
付林奇道:“甚麼體例,還就教。”
聽到年青官員這麼說,阿誰姓夏的中年官員著纔將頭從書籍裡抬起來,目光落到年青人身上,朗聲道:“付大人真是胡塗了,本官從清江浦來睢寧就是為觀察這裡的河防的,目睹著這黃河水已經大成這個模樣,睢寧那邊定然吃緊。此時不去,莫非還等風平浪近,大水退去才持續進步。笑話,真是笑話?就算是真碰到傷害,那是我等職責地點。我等都是朝廷命官,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若真能死在任上,也得其所哉!付林,你是正德十三年的進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