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祖大壽的決心(第四更)[第2頁/共3頁]
“那又是有多少工人才氣製作出如此精美的火器?要曉得,就算是我們官府督造的火器,去掉那些偷工減料、缺斤少兩的,也冇法和複遼軍的火器相提並論。不,連屁都不是。”祖大壽往堡壘外瞭望。
冇錯,祖大壽這迴帶了七千步兵、七千馬兵、七千商賈匠人來到大淩河城,兵力是充足,但是也正因為兵力充沛,讓大淩河城內的糧食一下子就耗損一空。實在冇有糧食吃的世人隻好將戰馬宰殺,持續熬過一段時候。
“父親,複遼軍在射入堡中的手劄中說,錦州城、寧遠城過來援助我們的救兵已經被複遼軍的第八步兵旅給正麵擊破,團練吳襄退守錦州城,吳襄之子更是在戰役中受傷,被送到了山海關保養。”祖可法撿來複遼軍兵士射進城中的箭矢,上麵繫著紙條。
“當然是他們的火器短長。他們的火槍遠遠便能夠擊殺我們城上的兵士,火炮也能夠轟炸我們的城牆,我們隻能躲在城內裡被動捱打。至於弓箭……他們底子不會給我們射擊的機遇。”部將說道。
“但是父親,我們大淩河堡內裡的糧食將近吃完了,堡壘內幾近冇有樹根這些東西吃,如果城外複遼軍持續圍困下去,我們能夠會墮入人吃人的境地。”祖可法說道。
“要不要我們嘗試著突圍?城外的複遼軍固然強大,但是他們人數較少,我們兩萬人殺出城外的話,必然能夠走掉起碼一半的人。”一個部將說道。
“將軍這是何意?”一些部將問道。
這反而難堪了祖大壽。如果複遼軍攻城,城內有了毀傷,說不定還能減緩一下糧食危急。
“宋朝曆經319年而亡,算是長命的朝代了,而我們大明也曆經了兩百餘年,或許……”祖大壽說道。
嘶……世人聽得祖可法如許的類推,倒吸一口寒氣。固然不能夠如此簡樸地類推,但是祖可法所說不無事理!連億萬人丁的朝廷都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交給複遼軍來做,說不定大明反而會更加強大?
城外是複遼軍的營地,火炮陣地上架著十幾門火炮,偶爾就對大淩河堡停止炮擊。但現在火炮悄悄地躺在工事裡,與大淩河堡隔著數百米。大淩河堡上的火炮精度不敷,又難以挪動,底子冇法對複遼軍的火炮陣地停止反擊。
“當然是各安天命,被抓住就算好了,也有能夠在混亂中被殺死,這些都是命啊。”部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