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頁/共3頁]
臣真述曰:此車器及室三者,皆取其因無而利有,因有而用無。故引之覺得證。何者?夫五兵之屬,亦當其無,有兵之用。且弦矢之利以威天下,不必傷人然後為用。故知兵者備之覺得有,戢之覺得無,此即用其所不消者也。蓋無之覺得用,亦明矣。
臣真述曰:此古之善為士者,謂上士也。所謂若聖與賢,而在貴爵之位者也。奧妙玄通者,皆品德之用,不成得而稱也。言賢人賢人治天下,軍國無不兢懼畏威,皆若臨深履薄;其麵貌誌意,故常若冬寒涉川。畏恥四鄰,言慎之至也。儼兮若客者,經曰:“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也。渙若水之將釋,言合散屈伸,常無結滯也。渾厚者,質素之謂;曠穀者,通俗之謂。夫濁久徐清,安久徐生,皆順天然之理,動靜不恰當時。言孰能如此,唯聖賢耳,故曰:“保此道,不欲盈。”言若貴爵守此道者,不欲滿溢而驕盈也。故曰:“夫唯不盈,故能獘不新成。”此言能守道因循,終無矜耀,乃得長如弊,故不立新成之跡也。
《太高低知章》第十七
臣真述曰:夫天之道,常清虛太極,忘我於覆燾;地之道,常沉寂博厚,忘我於亭毒。則是陰陽各得其恒,故交與萬物俱得儘其天生之理。故曰:“萬物並作”。複者,其見六合之心,故曰:“吾觀其複”。夫物芸芸者,生生之謂也。生生之理儘,故各複歸其底子,以守其靜。是則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言萬物儘無大傷,各得複其性命,以足天然之分,便可謂得真常之道也。故賢人能知此真常之道,則是明白四達無所迷惑也。若人君不能知此真常之道,而乃縱其嗜慾、妄作不祥、興動兵戈、風行毒螫,則必有凶災之報。故曰:“妄作凶”。又知常容者,言貴爵若能容人畜眾,則可謂至公忘我。至公忘我,即霸道自著;霸道自著,則其德象天。德象天乃可與之適道,既可適道,天然能長且久。故得終竟千齡,必無危殆之患也。
臣真述曰:泰初,大道之行,上德不德。是以,其下之人但知其在上有君罷了。蓋日用而不知是也。至於中古,仁德兼施,恩德日及。是以,愛而親之,美而譽之,其事漸著。其次以義為治,小罪用科罰,大眾興甲兵,是以畏之。其下以禮為治,禮煩則亂,誠喪欺生,是以侮之。又信不由衷,人不信矣!飾詞相詐,猶或貴言。悲夫!是以,王者當宜成不居之功、守不敗之事,使百姓不知帝力、皆謂我自但是然,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