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鎮遠城枕戈待旦[第1頁/共3頁]
如許的馬隊體例在帝國本土被稱為獵馬隊(第60章先容過),與地球上歐洲近代同名馬隊兵種分歧,中原的獵馬隊本質上是一種“封建馬隊”,感化近似於騎馬步兵,首要戰術是上馬步射擊潰仇敵,然後上馬追擊。
司令部曾經要求商販立即跟從後勤軍的船隊後撤,等西狄軍隊被打敗後再返來,但被回絕了。
淺顯屯墾兵還是是本來的設備,不過大戰之前,司令部做主給每個定位為戰兵的人發了一套新衣服。
彆的,水兵另有兩艘淺水重炮艦,同屬“河鯉”級,此中“河鯉”號的船麵炮一向冇能獲得修複,是以兩艘炮架一共有3門大炮。
但第二旅以及獨立炮兵單位的炮彈儲備隻要2到3個基數,補給最困難的要塞炮兵乃至隻要一個半基數。
後者幾近全都具有武裝,因為自掏腰包不需求顛末軍器局同意的原因,這些人的設備還遍及很先進,隻是遠西軍團冇有把他們編構成軍隊的籌算。
因為之前多次跟著華軍反擊,占了很大便宜,現在這些部落兵都起碼有了一件皮甲防身,還全數都有弓箭和鐵質兵器設備。
最後還是陳厚照點頭,讓這些人蔘與守城,太子殿下指出,這些人的戰役力並不首要,但如果讓他們看到華軍擊敗百萬西狄的場麵,對此後統治外蕃有很大好處。
遵循70mm後膛炮的射速和機能,這點炮彈,真要敞開了用連一天都撐不住。
後勤軍遵循號令,跟從船隊撤退了。靠近鎮遠城的兵站也按司令部的號令,暫避獸人的鋒芒――畢竟是百萬敵軍,鎮遠城防完美,兵力物質都充沛,他們那些隻要半個屯墾軍中隊駐守的小站點卻必定守不住。
選鋒兵全數設備棉甲(不夾鐵,這類環境下很近似地球當代的胖襖)、胸甲、鐵頭盔、橫刀、長刀或長矛、盾牌、飛斧或闊刃飛劍、弓箭。
團體來講,遠西軍團所屬的炮兵設備特彆混亂,最早進的70mm後膛炮是近年開端設備的“新式兵器”,已經有了“速射炮”的雛形,而10斤滑膛炮掉隊其起碼2個期間。
水兵另有兩個用艦炮加裝陸用炮架改革而成的炮兵連,此中一個有4門70mm船麵炮,另一個有2門100mm加農炮。
因為之前的戰役緝獲了獸人很多馬匹,司令部號令三個屯墾旅長在各自所屬的選鋒營中彆的選出100個“善騎射”的老兵,構成選鋒馬隊。
最後入城的武裝職員是撒剌和紮彥帶領的外蕃部落兵,這兩個傢夥對中原的虔誠度已經靠近爆表了,安排本身的部落東扯以後,就各自帶領500兵士趕到鎮遠城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