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暗潮洶湧的遠東[第1頁/共4頁]
艦內潔淨,不亞於歐洲。中午12時進午餐,下午1時半離艦告彆。此時,鳴禮炮21響送行登岸。同業觀艦者數人在回京火車途中議論,謂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設備如此上風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麵。反觀我國,獨一三四艘三四千噸級之巡洋艦,冇法與彼比擬。同業觀艦者皆捲舌而驚駭不安。”
注2:也有一種說法是一張明信片上有東鄉平八郎的這句話,不過明信片上是平遠而非定遠,不過平遠並冇有去過日本。
日本水兵開端以擊得勝洋海軍為目標,開端了本身猖獗裁軍的期間。就在這一年樺山資紀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了一艘新式防護巡洋艦吉野號。
注1:本來應當是高千穗號鳴禮炮回禮,不過現在德國水兵的天子號賣給日本人,改名秋津洲號,是日本水兵噸位最大的兵艦,這裡就以她作為旗艦了。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厥後耐久擔負東鄉平八郎副官的小笠原長生中將所著的《聖將東鄉平八郎傳》,在書中,東鄉平八郎的原話為:“在崇高的炮口上,掛了很多東西,從**到襪子甚麼都有,如何看起來向晾衣杆,這還是在外洋的港口呢,船麵上也是亂七八糟,底子就冇有清算。”
自從1874年西鄉從道“下克上”,違**號令於5月6日在台灣南部登岸,停止了一場被稱為“西鄉大暴走”的行動後,東亞的水兵武備比賽期間到臨了。
1893年2月10日,明智天皇又公佈《建艦詔勅》:6年間每年減少內帑30萬日元,統統官員減俸一成,用來幫助水兵造艦。議會是以批準了6年內撥款1808萬日元的水兵預算。
在清國獲得定遠級鐵甲艦之前,這三艘兵艦是亞洲獨一的近代化鐵甲艦。
日本人的兵艦市場也開張了。
此時的水兵省軍務局長恰是之前建議水兵向德國采辦較小的戰艦的伊東祐亨少將。伊東剛進門,樺山資紀就問:“伊東君,你說丁汝昌此次為甚麼要走這麼奇特的線路?從下關進日本顛末瀨戶內海繞道紀伊半島然後纔到達東京?”
7月10日,日本外相榎本武揚在東京文京區小石川後樂土停止遊園會,接待北洋海軍軍官。在遊園會上榎本武揚鼓吹中日“兩國同文共域之邦交誼日親”,並對兩國日增之友情感到非常“欣悅”。
能讓被稱為水兵的“腦筋”的伊東祐亨被迫承認“冇有勝利的能夠。”李鴻章調派北洋海軍主力儘出的目標——向日本請願,確確實在的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