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7 忠誠於君[第2頁/共3頁]
“眾位愛卿,對上陽郡主的這奏本,有何觀點?”
容舒玄悄悄一歎,笑道:“甚好。”
被問話的人悄悄的顫抖了一下,頓了一會兒,方道:“郡主的設法,臣以為精確。”
“臣覺得,郡主……一針見血,這奏摺非常的符合……”
官名。秦置,掌全*政,與丞相、禦史大夫並列。西漢前期同。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省。元狩四年(前119)以大司馬名重置。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改大司馬為太尉,為三公之一。魏、晉、南北朝期間,除北周不置外,均為三公官,普通無實權。隋、唐、北宋亦為三公。宋政和二年(1112),改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以太尉為武官最高官階。風俗上又為對武官的尊稱。元今後廢。
容舒玄安靜的臉上,竟然有一絲絲的動容。
史稱,“水閣密盟”。
她的笑容,比她的行動還要輕巧和順。
乾元三年四月初二,帝於西苑水閣集會,調集心機至純,儘忠職守者二十四人,議定剿除外戚,匡扶朝綱。
他們又豈能坐視不睬?
“哦?”容舒玄點一點頭,又看向另一人。
官名。春秋末齊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戰國時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同一後,仍以丞相為百官之長,有兩人時,分為擺佈,以右為上。西漢惠帝、高後時亦有擺佈丞相,文帝後隻置丞相一人。北齊、北周也有擺佈丞相。唐武後曾改尚書擺佈仆射為文昌擺佈相。玄宗開元時又改擺佈仆射為擺佈丞相,但不睬政事,並不是宰相。天寶時仍規複仆射原名。而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後亦複古。南宋、元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前,都有擺佈丞相,為在朝的真宰相。
“臣,費恪,誓死儘忠聖上!”
上官雲瀟在旁淡笑。她早就瞧出,世民氣機都已活絡起來,因而輕斂衣衫,盈盈而上。
“朕問的是,費大人感覺郡主的設法如何樣?”
“然,如此賢不能舉,又豈是朕之錯誤?”
竊見輔弼代鎮方、石中塘,中交際通,高低側目,舌搖簧鼓,指人主若耍孩;搏鬥劍鋒,毀官民如草芥。官爵之升遷,視款項之多寡;刑獄之出入,觀賄賂之有無。腹心暗結於掖庭,虎倀密飾於朝左。陷儘忠良,固彼翅膀。各種凶暴,擢髮難書。臣固知投鼠忌器,不敢以怒螳當車。第恐政事日非,奸謀愈熾,將來有不成知者。故不避斧鉞之誅,以請雷霆之擊也。如果臣言不謬,伏祈陛下旨下廷尉,明正其罪:或風邈荒,或質斧鉞,舉朝幸甚!天下幸甚!臣不堪激切屏營之至,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