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第1頁/共5頁]
謝孚等人則是果斷的舊黨派,固然也不滿司馬光退土求安的軟弱,以及儘廢新法的黨爭意氣,但大旨倒是舊黨所對峙的以安為本,以和為貴,以為不管是大竄改,還是大動兵器,都是禍國之源。
“威州茂州本已開邊,為何羌蕃敢在成都反叛?不就是接連兩任大府改之前開邊之策,一力撫蕃,廢新設堡寨?失威於羌蕃,羌蕃怎不異心再生?”
既然要談實際,就談出點東西,讓三位山長麵前一亮,便能轉移他們的重視力。本著這個動機,王衝拿王韶為例,要求世人先作調查。
“你們都冇搞明白這道策題要談甚麼?不是讓你們談一國之策,談百年之計,而是談當今時務!眼下蜀中有甚麼大事?一是晏州蠻亂,一是羌蕃鬨成都……”
“晏州蠻為何亂起?大師都說是賈宗諒挑釁而至,卻冇想過,十來年前晏州蠻本就作過大亂,朝廷雖派兵安定,卻未能辟地置郡縣,永絕禍害,為何?不就是舊黨之論所阻?”
鮮於萌朝謝孚呲呲牙,這才擺出一副平話人模樣,開端提及了皋牢州的百年之變。
這三位山長較著低估了海棠社成員的學術程度,覺得這些少年為主的學心機念還未成型。卻不想他們在這一道策論上的爭辯,已經觸及了當今學術和朝政的根本分歧,這分歧在三人之間怕是更加嚴峻。
要說皋牢,就得從唐時提及,唐時設皋牢州多達八百五十六個,環繞中土,幅員何止萬裡。而到宋時,皋牢州隻存於四川、荊湖和廣南,也便是大宋要地西南和南麵,集合於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和荊湖路、廣南西路。
如果三位山長都吵起來,非要對峙本身的理念纔是治學之路,這書院就彆想開了。
王衝隨口就將這道題目變成了項目組運作,世人本還訝異,可再一想,同論之人聚起來,不但質料能夠共享,成文也能夠合作合作,便當太多,也就欣然接管,自去湊組不提。
題目又拐回華夷之辯了,不幸的是,北麵的遼國,西北的西夏,都是具文之國。有國法典章,有君臣禮節,很難當作蠻夷看,並且……都不是一個打字能處理的。跟遼國打得腦漿子都噴出來了,燕雲之地還是爭不回,隻能談和。西夏先是速打,不可改成緩打,再改速打,反幾次複,打了幾十年,還是冇見成果。
呼……可算壓下了一難,辦書院還真不是件輕鬆事,讀書人真難服侍。
“山長但願能從你們的策文裡看到有代價的建議,晏州蠻亂,安定不是題目,安定以後要如何辦?茂州威州羌蕃,要如何詳細措置,既能安寧成都,又能安寧兩州?這些題目纔是策文該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