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蓋棺定論】[第1頁/共3頁]
麵對感激涕零、長跪不起的杜勳,張放將手裡的帛書輕打掌心,暴露了久違的笑容:“這是我除喪之日,收到的最好禮品。”(未完待續。)
不過,事情冇完,幾近就在這道詔令下達的同時,一道由西域都護府軍侯假丞杜勳呈交的奏疏,呈現在未央宮宣室殿(天子平常辦公地點)天子案前。奏疏是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所書,為沿途被扣押鞭撻的西征軍將士鳴冤。
三月尾,服喪期滿,即將返程的張放,接到由杜勳送來的於恬手書,將上述成果及朝野靜態一一詳列。
元帝剛下詔表揚甘、陳西征之功,成果卻來了這麼一道奏疏,這不是打臉麼——當然不是陳湯打臉,而是司隸校尉諸葛豐打臉!
這道詔令,終究正式為西征軍正名,為甘延壽、陳湯洗罪,功罪之爭,至此蓋棺定論。
(感激大盟、小胖、夕樹楓、靈魂戰甲、wo愛你平生、邇來無窮悲傷事、聲震江山、書友160422122349858、阿~謀、雨希寄情、餘下一人、南邊葉)
南匈奴方麵,也派出了好幾個名王、都尉來辯認、瞻觀。固然郅支的首級顛末醃製、封凍等特彆措置,但畢竟過了半年之久,多少變形乾縮了。不過,有了那枚如假包換的烏金環,無可置疑。傳聞,呼韓邪單於確認動靜後,“既喜且懼”,事漢更加恭敬,並是以而萌發了與大漢乾係更進一步的動機……
“……今延壽、湯所誅震,雖《易》之折首、《詩》之雷霆不能及也……延壽、湯既未獲受祉之報,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詞訟之前,非以是勸有功厲戎士也。昔齊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後有滅項之罪;君子以功覆過而為之諱行事。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廑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毋鼓之首,猶不敷以複費,其私罪過甚多。孝武覺得萬裡撻伐,不錄其過,遂封拜兩侯、三卿、二千石百不足人。今康居國強於大宛,郅支之號重於宛王,殺使者罪甚於留馬。而延壽、湯不煩漢士,不費鬥糧,比於貳師,功德百之。且常惠隨欲擊之烏孫,鄭吉迎自來之日逐,猶皆裂土受爵。故言威武勤奮則大於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於齊桓、貳師,近事之功則高於安遠、長羅。而大功未著,小惡數布,臣竊痛之!宜以時解縣通籍,除過勿治,尊寵爵位,以勸有功。”
懸首當日,長安萬人空巷,傾城圍觀,幾近把槀街的坊門給擠壞了。而坊間的諸國胡人,脖子比常日短了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