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1頁/共5頁]
這時候吳宸軒伉儷倆逛進了北厚記,這是一家老醬菜鋪子,作為隧道山東人的吳宸軒無鹹不歡,對老濟南的醬菜非常鐘愛。這家北厚記將北頭的醴泉居“兼併”,北厚記成了前店,醴泉居成了後廠。實在醴泉居纔是濟南醬菜行業的“老前輩”,它始建於清順治十七年,吳大官人在清河開廠的時候就曾經從他家訂購整季的醬菜給廠裡的上高低下。
而後就該新娘和新郎一同回孃家。新郎在嶽家被稱為“高朋”,這位當然更加的高貴一些。吳宸軒也遵循禮節去給嶽家先人的神位前行叩首禮,不過王家的祠堂遠在千裡以外的湛江,隻好由徐菊人這位書畫大師題了一副王氏先人的中堂作為替代了。吳宸軒叩拜了王家列祖列宗後,就要再向嶽家長輩們施禮,這改口費可省不得,話說返來吳宸軒每年送出去的紅包冇有十萬也有八萬,不過收紅包還是來到大清國以來的頭一回。嶽產業然也要設酒宴接待,略過不提。當天日未落即回,謂之“躲打盹”。此稱“三日回門”。
婚後第六天,新郎新娘還要再同去嶽家,俗稱“六日遛腿”。此次就算一複生二回熟了,吳宸軒也和老嶽父和王晟等人談了此後王家的生長佈局,王家現在榜上了吳宸軒這棵擎天巨木,當然家屬的權勢都要做調劑,湛江的局麵保持著,王家的精銳都要北上,在吳宸軒的這一畝三分地上生根抽芽,這北方十一省的頭號外戚可不是吹出來的。王家祖上也是十三行以外的海商世家。固然耕讀傳家的祖訓也有,不過見過大世麵的王家人當然不會坐享外戚的威風,在陸征祥、阿爾弗雷德等人的先容下,王家也開端走實體外貿的門路,不但買賣做大,本身也搞來料加工,訂單運營等新的出口業態,入口方麵也儘量和商會的其他企業避開,首要在東南亞地區入口資本型商品和一些土特產品直接到北方的港口,斷了南邊通過轉口貿易賺差價的機遇。
說句題外話,磨茄是濟南人的發明,做起來很有些講究。他們發明瞭用新磚磨去茄子皮的工藝,因而便有了磨茄之名。鐵流(鄒容)在濟南府已經居住了七八個年初,對濟南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湖的殘荷和北厚記的磨茄。殘荷都雅,磨茄好吃,這些都寫在他的漫筆小品裡,或許這就是貳心目中的濟南。
厥後的濟南處所誌稱,“大觀園闤闠坐落在商埠經四路、經五路之間,東臨緯二路,西臨小緯二路,方園百十餘畝。建場之前,一片坑窪,是一個聚居著百十戶勞苦大眾的棚戶區”。興建大觀園時,這片棚戶區被袁大頭平掉,不過住戶倒是都遷徙到大金莊的高山上居住了,勞動力還都安排進了老營四周的標準兵工三廠。現在的大觀園,中心還是那座花圃;南區的修建群有:第一劇院(榮光劇場)、第二劇院(大觀電影院)、共和廳書場、晨光茶社。第一劇院最後由“小達子”李桂春主演京劇,現在是由山東福連成梨園演出京劇,北平譚家巷混不下去的京劇名家也開端到濟南府討餬口,這榮光劇場也是他們的首選。第二劇院於宣統元年建成,上演著有聲電影、評劇等等。吳宸軒陪著夫人逛街,很冇節操的發起看電影,想把“壓馬路、看電影、哩羊肉串”的濟南把妹三部曲要一一體驗一遍。不過一看得半個時候纔有場次,隻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