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買賣不成看風景[第1頁/共4頁]
明顯這位爺也冇啥籌辦,吭哧半天“爺,爺安好。”
書說簡短,進了西關,我記得就是三聯商廈那塊,當然那是九十年後,有一排門頭,挑簾高掛。幌子上盤口大的一個泰字,這裡就是恒聚泰的庫房,當街的門頭是綢布店、當鋪、米麪店等買賣,進了一座大門繞過影壁,就瞥見一群破衣爛衫的腳力正在扛大包,車隊也就此打住,不消說人家到地頭了。我謝過老掌櫃的,起家下車出了院子,來到濟南府的大街上,一時到不知該何去何從了。不過看看天氣尚早,或許我能夠去尋覓一下百年後的影象了。沿著影象中的趵突泉北路,實在是西城牆根的一條渣土路,一起向北大抵3裡多地,終究看到一片綠汪汪的水麵,這便是百泉會聚的大明湖了,有點和影象中不一樣的西南門牌坊,冇上紅漆,柱子看上去是烏黑的,大抵是木頭有些碳化了,歸正省會的街道上從屋頂到行人都是灰黑兩色的,想拍張彩照都難!大明湖占城內麵積四分之一,分紅很多塊,歸屬分歧的民居豪宅,這些民居豪宅的仆人在各自所屬的處所蒔植了蘆葦、藕和都雅的睡蓮,彆的還養蛙和魚。沿著大明湖的土堤安步,一隻蛤蟆跳登陸。對視了一會兒,又大搖大擺的跳到另一片荷塘,俄然想起二十年後山東當局主席韓複榘韓或人的《明湖賦》“"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蛤蟆,一戳一蹦達",約莫是這麼個意義了。遠處被豆割的湖麵上有清澈的水道,這個季候的水道兩邊都是高高的蘆葦。酷熱氣候,水道上劃子來往不斷,載著尋求吃苦的人們到湖中各處的跑堂、古刹和祠堂。倒是不像城門口那麼灰頭土臉的,迎湖的東、南兩岸,街巷櫛比,炊火萬家,而湖北鐵公祠一帶,則是滿眼鄉野風景。百十餘戶湖民草屋人家群居湖上,門前屋後有古柳垂楊,堤塘之間有大眾水道,收支則靠舟楫,一派江南水鄉的味道。信步來到城東北角的鵲華橋司家船埠,很多遊船正在此候客,大大小小的遊船也分三六九等。最上等者為帶閣樓的畫舫,雕花門窗鑲嵌玻璃,艙門兩旁掛木刻名詩佳句春聯,門楣上方懸四字匾額,算是船家的招牌字號。艙內,方桌圈椅,擺細瓷茶具和乾鮮果品,艙後設涼蓆臥榻,為旅客想得非常殷勤。正在這裡懷古呢,一名仁兄在我身邊一拱手:“光駕借光”,我也拱拱手讓路,看來冇被清朝人當作異類,在清末混世道,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