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節 狂飆突擊秋明州[第1頁/共4頁]
在凸起部的中部是德中心個人軍群的第2個人軍,9.6萬人,他們在這個守勢中,將起幫助感化,首要任務是保持凸起部南北的德軍間的聯絡。
如果景象的確如此,那麼有關歐洲東線作戰的汗青應當重新撰寫,戰役也將不像傳統觀點以是為的是全部戰役的分水嶺,更不是德軍南線全數撤退的底子啟事。究竟上,戰役後,德軍仍然具有較強的作戰氣力,並在今後幾天的戰役中獲得了必然的停頓,包抄了紅俄軍的幾個步兵陣地,占據了一些極有計謀代價的高地。那麼,是甚麼啟事導致德軍終究在南線放棄打擊,全軍撤退的呢?專家們以為,導致德軍率先撤出疆場的啟事恰好是德軍已經有力支撐以後的反擊作戰,從而把這場戰役拖入無謂的耗損戰中。
彆的,另有約20個師擺設在上述各突擊個人的翼側。第4、第6航空隊的航空兵賣力援助陸軍。如許德軍的打擊總兵力達到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輛,飛機2050架。德軍為此次打擊還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含“虎”式、“豹”式坦克和“費迪南重型突擊炮”(sturmg/2)以及“胡蜂”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爾夫190a”(fw-190a)式戰役機和“漢克爾129(he-129)”式進犯機。算得高低了重注的德軍,卻冇有獲得呼應的戰果,這主如果紅俄方麵也做了充分籌辦。
從鄂木斯克到納濟瓦耶夫斯克,然後是伊西姆、戈雷什馬諾沃,第12個人軍僅僅用了4天就跨域了700千米的進犯間隔,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敏捷向秋明地區進犯進步,途中的俄軍防地連開仗的機遇都未幾,隻如果假裝不到位的都成了空中打擊的靶子,冇有小口徑高射炮的威脅,進犯直升機更是作為裝甲集群的前鋒利用,常常等中國國防軍第12個人軍的裝甲兵一絲不苟的排成楔形打擊隊形,然後向著仇敵的既設陣地衝鋒的時候,能發明的目標多是一些被震得暈暈乎乎,如同行屍走肉普通的紅俄步兵滿天下逛遊。偶爾一兩門37毫米戰防炮都成了“雪豹”坦克的大餐,讓跟在前麵的步兵戰車連開葷的機遇都冇有。步兵們更是窩在裝甲運送車裡,架著衝鋒槍卻找不到幾個能射擊的目標,全部裝甲集群更像是挪動的物質回收公司,外帶客串一把收屍隊的乾活。俄軍在東線僅存的四百多架戰役機連升空的機遇都冇有,分撒藏在樹林裡山洞裡,最後很多成了中國國防軍的戰利品,導致厥後很多中國都會的廣場上都有刷著紅五星的紅俄戰機做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