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流亡海上[第1頁/共4頁]
顧容和黃五常勝利的拿下了崇明縣城,過後二人按商定,黃五常進占縣城,而顧容把荊本徹來不及帶走的船都占為已有,二人還把荊本徹四會營的餘部,一起朋分。
可因為這些兩淮災黎們都很連合凶暴,連地頭蛇的黃五常都壓不住,隻能劃出一塊地盤給他們,兩邊互不相犯。
之前義陽王陣容壯的時候,倒也恭敬,眼下諸將在外,島上就一個荊本徹,他們便有些不安份了。
後義陽王派人招安,授其海軍總兵銜。
兩人擊掌為盟。
但是史可法被圍,田仰擁兵八千卻見死不救,揚州淪陷,立馬棄淮安入海。
城內街坊打算劃一,工商繁華。
他們冇田冇地,來到島上後也隻能曬鹽打漁等,但不免又掠取了一些本地豪強的好處,以是兩邊一向都是水火不容。
因為地理緊急,城牆厥後還要城磚加固,並增設門樓、角樓各四座,城上環設警鋪三十間,可謂固若金湯。
但實在他還是很想把這些外來者趕走的,顧容雖也是外來者,但黃五常與顧容更多的是合作乾係,顧容做海賊劫奪來的商貨等,根基上也是找黃五常贓,同時他也常常從黃五常這裡補給。
南都亡,與田仰等共擁義陽王崇明監國,荊本徹招兵買馬,號四會營,有兵三千人馬。
崇禎十六年,升太仆寺卿兼戶部事,後又被任命兼國子監司業,把漕船改生長江兵船。沈廷揚這個技術官僚改革了很多漕船為戰艦,弘光立,還曾打算讓他運糧去山海關供應吳三桂,南京失守後,沈廷揚帶幾百條船回崇明故鄉,一起擁立了義陽王。
位於長江口的崇明此時還遠不是後代一全部島的形狀,而是仍在不竭堆積、崩塌的聚散過程中,有崇明、長沙、三沙、南沙等幾大沙洲島構成。
田仰見到狼狽來投的義陽王和荊本徹,也是大吃一驚,問明清楚,不由的痛拍大腿。
崇禎讓他造海船試行,他乘二舟,載米數百石,十三年六月朔,由淮安出海,望日抵天津。守風者五日,行僅一旬。
他具有大小六七十條船,一千多兵丁,六七百海員,家眷兩千來人,統共確切有近五千,不過實在所謂兵丁也隻是災黎中的青壯罷了。
在此前,他是萬曆朝的進士,從山東汶上知縣,曆任吏部文選司主事、四川僉事、浙江溫處道僉事、廣東糧儲參議、尚寶卿、太仆少卿等,崇禎元年,任僉都禦史巡撫四川,因依法被彈劾貶謫戍邊。
荊本徹帶著朱朝墠在海上流散,不曉得該去那邊,想去太倉州,成果傳聞張士儀殺了張鵬翼降了張國柱,惶恐下從速調轉船頭前去通州(南通),此時東閣大學士、江北督師田仰正在江北,節製著占有的通州、海門、如皋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