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烈火焚城死不降[第1頁/共3頁]
尚可喜揮劍自刎。
全殲韃子智順王尚可喜八千人馬,更迫尚可喜自焚濟寧州城。
那是彆人生最成心義的十年。
但現在,耿老二跑了。
“大王不肯降明。”
本覺得逃至濟寧便可得救,可誰知一起奔逃至此,濟寧竟然成了一座空城,本該領兵六千駐於此的智順王耿仲明竟然早就撤離了此地,獨留空城一座,並且城中糧草皆無,百姓也都棄城逃荒去了。
尚可喜雙目無光,眼神煥散。
“我身後,你們砍下我首級,開城投降吧,或許能得明軍饒一性命。”
乃至城裡無糧、無人。
再回顧,那些塵封的影象再次清楚起來。
尚可喜的心中升起一股濃濃的絕望感,他望著城外的那明旗,不由的回想起了本身曾經在那麵旗下戰役的光陰。
這裡就是我閉幕之地!”
“我曾是明臣,可早是疇昔,我十二年前渡海降清,便不再是明臣了。大清待我不薄,我又豈能幾次無常。”
“現在唯有一死以報大清之恩,以死以明我誌。”
火滅。
如果他早曉得濟寧是空城,他不會耗儘最後一點力量來這,他往彆的方向逃,或許另有一線朝氣。
城外號角宏亮,明騎號令震天。
眼下的濟寧州城還算完整,呈一個不如何法則的正方形,高三丈八,頂闊二丈,基寬四丈,周長十裡三十步,外磚內土,四門都是兩重門,內四門兩側還築有軍、馬道。
他抵擋後金,為大明為漢人而戰,為忠義而戰,這是悲壯的十年,也是氣吞江山的十年。
當年他與父兄等不甘後金殘虐,與父兄奮而當兵抵擋,投入到毛文龍麾下,插手了東江鎮,他在東江鎮鬥爭抗戰十年,一起積功至廣鹿島副將。
當年若不是毛文龍被袁崇煥擅殺,以後東江鎮幾次內鬨,他雖一向聽令朝廷,為朝廷彈壓兵變,可終究換來的倒是東江總兵沈世魁要冤殺他。
金吾馬隊找到了九十八具燒焦的屍身,從鎧甲等殘片判定出,這恰是逃入城中的尚可喜等人。
“大王!”
如果耿仲明六千兵仍在,那憑這座磚城,加上不遠的兗州八旗雄師,完整能夠不懼明軍。
把那具燒的半焦的屍身收斂起來,張名斌讓人從速向火線報捷。
九十八騎,人馬皆疲備饑餓,獨守一座空城。
城外明騎奔馳,紅旗獵獵。
幾十遼騎冷靜的去取木甲等。
尚可喜在遼東海州另有家人,另有部將們,他另有七個兒子,最小的兒子纔剛出世,如果他現在投降,在海州的族人們必定難以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