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孝陵登基萬萬歲[第1頁/共5頁]
因為明天監國謁孝陵,無數大臣都已經倉猝寫好了勸進表。
“不過因糧荒,鐘山孝陵養的千頭長生鹿,被江寧清軍偷獵了很多。”
當天,明軍領受了外郭城十八門。第二天一早,朱以海帶領多量文武以及禦營將士,乘舟船沿秦淮河而進。
朱以海此時這身袞冕號衣,實在是晚明形製,大袖十二團龍十二章紋袞服,與太祖禦容畫像上的袞冕形製有很大分歧,但朱以海確切與太祖天子的禦容很設想,特彆是此時換上龍袍後。
此時正值歲末。
除隨駕文武、禦營將士數萬眾外,另有江寧周邊近十萬父老鄉親趕來,他們遠遠的望著這一幕。
詔到日,星速頒行;匿隱支飾者,訪明究問。
萬歲之聲久久不息,將士軍民鎮靜激昂,這一刻,全部孝陵都熱烈起來。
過程很順利,明軍冇有順勢打擊。
朱以海站在方城明樓上,威受著那無雙激昂奮發的時候,內心竟然有幾分波瀾不驚。
又禮部主事黃端伯,南京百官迎降,端伯不赴,強之,書貼與之曰大明忠臣黃端伯,多鐸命捕去抗不平,入獄四月,威脅利誘皆不降,臨刑絕命詩曰,問我安身處,刀山是道場。劊子手揮刀左砍,不死,猶大喊,劊子手驚駭手顫,棄刀走。又換一劊子手,執刀往右砍,亦不死。
諸藩流寓者,撫按善為安設。
第三個劊子手上來,以刀刺胸透心方亡,仍站立不平。
朱以海在太祖寶城前還特地節選了一些南京就義者的名單。
當初魯王監國,也曾傳檄天下,乃至與宗藩相邀,先入關中者王。
接著往拜大祀壇,大明朝天、地合祀,對六合的祭拜活動都在正陽門外的天壇圜丘停止,這是一座兩層的圓形修建,四周各九級台階。
浙東的魯王舉起大明旗號,一起披荊斬棘,屢敗韃虜,規複了半邊天。本來各地紛繁自主或被官將擁立的宗藩的監國、天子、元帥、大將軍等現在也根基上全都奉魯監國詔,退位歸藩,共擁魯王。
朕嗣守藩服,播遷江、浙。群臣百姓,共推繼序,跋涉相隨,請正位號。
而現在,南都城雖還冇攻破,但清軍已經被迫退入內城,外城翻開,朱以海率北伐諸軍、禦營文武前來謁孝陵,也是有側嚴峻意義。
於戲!宏濟艱钜,用宣九伐平邦之政;覃敷闓澤,並沛三驅解網之仁。新綍煥頒,前徽益懋。
二十八歲的朱以海,經曆了這大半年的交戰,膚色也變黑了些,乃至絡腮鬍也留的很長,與太祖留下來的中年禦像非常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