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田元皓危言聳聽[第1頁/共3頁]
坐中世人群情紛繁,但多數不支撐田豐之發起。
世人稱善。臧洪獨不覺得然,對峙道:“天下不決,董卓未平,而進犯忠義之士,吾實難附和。”
田豐笑道:“君視劉玄德為豪傑,吾卻視之為梟雄。且觀將來。”
謀士潁川荀諶亦道:“方當代亂,豪傑起於四方,天下如劉備者車載鬥量,有些許才氣何足為奇。又,劉備雖出於公孫瓚,但觀其所為,有獨立之相,定然不會事事皆從公孫瓚。雖奪我齊國,也是不得以而爭,與我軍非有夙仇,今又派使者奉重禮而來,意誠辭切,不如因此與之和,則我軍可暫將青州置於度外,用心公孫。”
臧洪目顧袁紹,袁紹向臧洪解釋道:“子源以為劉玄德忠義,吾亦附和。但卻難保其帳下驕兵悍將不挾製其與冀州為敵。故有備無患。”此較著遁詞,臧洪難以認同,目顧世人,世人皆附田豐之義。臧洪落流浪合,遂告彆而出。
聽了臧洪之言,袁紹帳下謀士南陽逄紀道:“劉玄德若取青州,與公孫瓚連接,則我冀州處於二人南北夾攻之下,相稱被動,紀覺得當詳做計算。”
公孫瓚軍在界橋戰死兩三千人,逃散也與此數量相稱,氣力並無大損,但士氣已衰,軍無鬥誌,難敵袁紹之軍,遂大踏步退往渤海,在南皮休整,重整旗鼓,籌辦擇日再次南下。
臧洪道:“吾觀劉玄德忠義仁厚,誌欲扶助漢室。隻要袁公對峙扶漢平亂,劉玄德必不會對冀州倒黴。”
臧洪轉頭看去,乃袁紹帳下謀士潁川郭圖,本身客歲被袁紹挽留時曾經有過一麵之緣,出言辯駁道:“天下諸侯有幾人不是權變自任?又何必獨責劉玄德?袁公欲舉大事,扶漢室,當屈身自任,以攬豪傑,不必計算其出身、由來。吾本覺得劉玄德出身寒微,乃是遊俠武夫之流,與其一戰,為其所敗,訂交十餘日,一見仍舊,方知其操行高潔、誌向高遠,故改弦易轍與之訂交。劉玄德欲興漢室,除暴動,無兵無權豈能做到?若謂吾乃說客,吾以說客為榮。”
平原。田楷聞劉備破臧洪,又驚又喜,本來對劉備自主的怨氣煙消雲散。自公孫瓚敗後,他在袁譚進犯下,在清河安身不住,退回平原,袁譚咄咄逼人,田楷日趨困頓。劉備在青州翻殘局麵,田楷就有了一個堅固的火線,也根絕了袁紹經青州兩路夾攻公孫瓚於渤海的能夠。
田豐道:“若劉備不該命,則命至公子與孟德破田楷後,順勢渡河攻劉備,不求必勝,但求遲延其擴大法度。待袁公雄師破公孫瓚後再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