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回京[第1頁/共4頁]
王昭遠言罷,孟昶還冇說話,宰相李昊就不由開口道:“當年,雄師屯於鳳州,一樣是堅城險道,還不是被漢軍一擊擊破,樞密使何故能包管,此次就萬無一失?”
“是!”
顛末近三年的擴大,蜀國兵力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規複,各州加起來,足有十六七萬,當然軍事本質,與此前完整冇得比,精銳、老兵,大部分都在與北漢的幾次大戰中耗損掉了。
“綿州、梓州及成都另有四萬軍,可分出一半,北進屯於梓潼,轉運輜需,以作支撐。剩下的不宜輕動,海內尚不安寧,需留必然的兵力,保衛成都及四周,彈壓動亂,威懾犯警。彆的,我軍此番以守禦為主,為減輕糧道轉運的承擔與耗損,也不需屯太多兵!”王昭遠說道。
眼下,已然入秋,農時將至,勞役過量,隻恐遲誤了秋收。近年來,各地民亂頗多,強征民力,也怕引發更大的民亂。再者,朝廷的財務寬裕,諸倉儲備都不敷,短時候內,也冇法抽調出多少支撐作戰耗損。
言罷,孟昶又不免暴露遲疑之色,疑慮道:“五萬軍隊,能夠擋住漢軍嗎?是否,該再聲援些?”
見臣子們的表示,孟昶神采和緩了些,說道:“非論如何,當此危急之時,務必儘力支撐拒漢雄師!”
聞問,王昭遠當即道來:“按照利州報,此番先期來襲的漢軍,乃興元府的王仁贍軍,雖僅數千,但可想而知,北漢大隊人馬,必在厥後。
聽毋昭裔這麼一說,孟昶麵色也不由苦了下來。王昭遠卻不吃這一套,言辭狠惡隧道:“再是困難,也不能遲誤了北方防備?至於籌措賦稅,那是朝廷應為之事?國難之際,莫非還要鄙吝於成都的糧倉、武庫嗎?”
見狀,王昭遠冇有太多躊躇,拱手便道:“臣願往!”
王昭遠說得神采飛揚的,一通闡發下來,彷彿自家的上風,真的很大。
說著,王昭遠持續談起他的禦漢大計:“三泉乃蜀北流派,陣勢險要,南倚山,北瀕水,城關又多加補葺,堅毅非常,有防備使李進率三千精兵扼守。漢軍前鋒之來,便是想要突破入川通道。趙崇韜已經遣兵北上聲援,加強守軍氣力,如無不測,起碼可據之抵抗兩月。
“再不濟,還可向成都的官吏、富商括借賦稅!將士們浴血廝殺,為國交戰,力敵強漢,都是為了保衛他們。不說毀家抒難,捐資獻糧,總能做到多少吧!”盯著毋昭裔,王昭遠冷冷道:“似毋相公,你家少停止宴席,每餐少吃些飯菜,就足以扶養數百軍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