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頁/共3頁]
不過這一回,供遼軍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漢軍這邊早防著這一招。集合了三萬五千餘騎,連禦營的鐵騎軍都派出去了,在高懷德、郭崇威的批示下,截擊遼騎,兩邊在溫榆河陽的平原上,發作了一場範圍龐大的馬隊會戰。
密雲城,在蕭思溫的打造下,是非常堅毅的,城高池深,糧豐械足,城中的儲備,足以供其軍民恪守半年。對於這座堅城,並且做足了死守姿勢的遼軍,慕容延釗這邊冇有任何的遊移,也冇有選其他戰法,就兩個字:強攻。
而在攻城之法上,漢軍可謂經曆豐富,具得其法,修車櫓,具東西,踴土距郭,起首便以數千袋土石,填其溝壑,使漢軍卒械,可直抵城垣。
統統做法,都是在儘量製止城上敵軍的打擊,通過這些工程,來減少軍隊在攻城過程中的喪失。究竟上,漢軍的這些做法,是非常耗損人力的,如果每一仗,都這麼打,耗損太嚴峻。不過,在密雲城下,漢軍最不缺的就是人,隨軍有近八萬的輔卒民夫,就是用來乾這些事的。
此番,漢軍大肆北伐,蕭思溫的表示,也算是中規中矩,並且在第一時候,就上表耶律璟,言漢軍來勢洶洶,所圖非小,請他親征。冇錯,蕭思溫是第一個建議耶律璟親征的遼國大臣。
此番征召的西北蕃騎,由溫末、回鶻、吐蕃、黨項及河西遺民構成,數量很多,遭到朝廷雇傭,隻是草草地編練一番,便跟著漢軍北征了。
這幾年,蕭思溫雖掌兵事,坐鎮檀州,但日子並不算太好過。一方麵是有來自南麵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麵,則是他的兩個半子,都參與了謀反篡權的活動,而他在其位,也實在擔憂被連累。所幸,耶律璟並冇有連累到他,反而一向讓他身處高位,統管軍政。
溫榆河之戰,漢遼兩邊冇有打到底,以兩邊死傷近萬而告終。不過,從戰術目標而言,又是漢軍勝利,占有了主動,縮回兩關的遼軍再不敢輕出,而漢軍的主力則更加安閒地北上向遼軍建議打擊。
成果,是顯而易見的,遼軍持續反擊十餘次,都被漢軍打退,前後喪失達三千餘卒。結果還是有的,殺傷了很多民役,摧毀了一些東西,但對於漢軍而言,這點喪失不敷為道。
居庸關一線,則由安審琦親身帶領十萬之眾,奉國、興捷為主力軍隊,共同燕軍及輔卒、鄉丁,出昌平,直逼居庸關,不為作戰,隻為逼迫、監督。
麵對漢軍的主動進犯,遼軍一樣冇有挑選縮首以待,被動捱打,有三萬多休整的遼騎再度反擊,企圖襲擾,遲滯漢軍,打擊輜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