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衡釀[第1頁/共4頁]
土司製在西南地區,已經根基鋪展開來了,優厚的報酬,充足的權力好處,也確切兜攬了大量部族與處所舊權勢。但這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藥,不成能麵麵俱到,滿足統統人的好處,那些不滿的,免不了武力相抗。
能夠說,劉天子隻用了二十三年時候,就完成了一係列名看重史、光照千古的豐功偉業。但是,理性地對待,如許的武功亂世,卻顯得根底不牢,給人一種空中樓閣的感受。
劉天子的偏向,當然是保持一個分裂的局麵,大漢朝廷以一個仲裁者的身份,分化部族,攙扶靠近者,打擊離心者,援助弱者,打壓強者。
究竟上,到目前為止,劉天子已冇有多少持續對外擴大的設法了,大漢已然擴大過熱了,卻有種停不下來的感受。
而安南的田欽祚,就更加倔強,他本就是個心狠手辣的人,動起手來也更加殘暴無情,安南那些本地權勢,的確不被他當人看,敢有違逆,動輒殛斃。
是以,關於邊患題目,劉天子態度很明白,隻要大漢本身強勢強大,甚麼都不是題目,關頭是留下一套可持續的無益於朝廷的政策。
從開寶元年開端,西取河西,南定安南,拓吐蕃,收流求,滅大理,北伐契丹,固然無一例外,全數獲得了勝利,但是,太快了,囫圇吞棗,終究也輕易噎到本身。
而這些在短時候內,靠著大漢強大兵力征服的地盤、部族,對大漢有多少虔誠,是否至心臣服朝廷,這一點,劉天子並不悲觀。
至於像曹彬所思,要想出一套一勞永逸、長治久安的政策來,劉天子冇有那種信心,所謂的長治久安,也是偶然效的。
但這也帶來一個題目,朝廷守禦難度也大大增加,大漢將來的北疆戍防體係,也將接受更嚴峻的磨練。疇昔,在西北、在山陽,朝廷所設諸多邊軍、戍堡,就已經耗損了大量國力,乃至於政事堂曾發起減少邊軍兵額,以減輕朝廷財務承擔。
這,無疑讓劉天子備感沉重!
如此幾年下來,雲南、安南兩地的環境,確切逐步轉好,勇於直接反對朝廷統治的權勢也少了,但這也意味著,抵擋者隻是臨時埋冇起來了,不滿者低頭臣服,但衝突與仇視還是存在,氣憤或許更在積累,隻待發作的一日。
至於西域,劉天子或許冇有那麼火急的征服慾望,但時勢所逼,私交之念,又不得不遣兵向西。
比擬之下,大漢本身的題目,反而是最為關頭,也最值得劉天子沉思的。而不得不說,這麼多年了,劉天子頭一次對大漢占地過廣,而感到憂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