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2頁/共4頁]
將這一次事件的性子肯定下來,那麼前麵的措置體例也就好辦了,帶領批示兵變的領袖人物將被公開審判,處刑,以警告其他的權勢,而參入過兵變的兵丁、旗人及家眷全數遷出滿城,押送到武定府,在新建的東營農場裡服刑,實際就是插手新農場的開荒墾殖事情。東營農場位於黃河入海口,是黃河三角洲打擊平原地形,地盤肥饒,舊時空裡,中國在這裡修建了範圍龐大的農場,屬濟南軍區統領,是以興建東營農場,也列入五年打算的內容,恰好有如許一批免費勞動力,那能不加以用呢?
當然如果清廷回絕認定青州駐守八旗軍造反,相反還想藉機打擊、減弱穿越者在山東的統治,那麼華東當局也就不客氣,乾脆正式獨立,不在承認清廷。
公然幾炮下來,立即將守城的士氣打掉了一大半,而俘虜們被押到陣前今後,城裡守軍的抵當之心頓時完整崩潰,協領吳延年命令,開城投降。群眾軍進駐青州北城,立即領受了城防要務,並且城中其他的滿族權貴、家眷人等全數都限定行動。隨後羅嶽又派一個營進駐青州主城。
再就是正式建立青州處所當局。本來華東當局對於除青島、濟南以外的山東其他府州是釆取鄉村包抄都會的戰略,即先在都會以外的鄉村完成土改事情,藉機建立基層的行政體係,然後再節製縣城,最後纔是節製府州一類的大城,這一來是在山東建立本色的統治,並且臨時儲存清廷的處所官員,也是製止在初期過分刺激清廷;二來也是讓穿越者們堆集處所辦理經曆,如許循序漸進的生長。
捷報在傍晚的時候傳回到青島行政院。固然華東當局也曉得,安定此次兵變的難度並不大,但隻用了一天時候,並且一戰就肯定大局,能做到這一步,還是不輕易,是以行政院對群眾軍的這一次進動非常對勁。
但現在青州產生兵變,群眾軍都己經開進了青州城裡,也就不能再按之前的打算步調按部就班的停止,必須像濟南那樣建立青州處所當局。而這就需求從濟南、青島抽調一些有都會辦理經曆的穿越者到青州去任職,因此職員的調遣安排也要列入打算中。
而如何措置此次事件的成果,對華東當局來講就是非常首要的,主如果表現在如許幾個方麵:俘虜的旗人如何措置,另有青州駐防滿洲旗城又如何措置,畢竟在這個期間,旗人還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題目,穿越者來到這個期間快兩年了,也是第一次碰到這個題目。彆的就是又如何向清廷談判。這不但乾係到華東當局和清廷的乾係,另有今後在山東地區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