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2頁/共4頁]
提爾皮茨聽了,頓時沉默起來。
提爾皮茨也曉得本身的這個缺點,是以在舊時空裡采納了跟隨跑的戰略,就緊盯著英國,英國製造甚麼兵艦,德國就造甚麼兵艦;英國造恐懼艦,德國也造恐懼艦;英國造戰列巡洋艦,德國頓時也跟著造戰列巡洋艦;並且隻正視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裝甲巡洋艦這類主力兵艦的製作,而輕視輕巡洋艦、擯除艦這類幫助的兵艦。
拜候團的水兵代表陳小江道:“當然是有的,不過戰術也好,兵艦的機能都是細節題目,必須從命於水兵的大計謀,都是為水兵的計謀辦事的,是以隻要先肯定了水兵的計謀方向,才氣談水兵的戰術、兵艦的機能。”
群眾軍水兵對遠東戰役的進獻,並不但僅表現在戰役開端之初,在對馬海戰中勝利毀滅了日俄兩方的水兵力量,從而在全部戰役期間,都一向緊緊的節製了製海權;或者是在戰役的最後時候,又在台灣海峽之戰中,完整擊跨遠征兵艦隊,從而完整毀滅了日本、俄國詭計藉助遠征兵艦隊的力量,竄改戰局,達成以較少的代價退出戰役。
實際上說,這個風險艦隊的實際確切有必然的事理,並且做為一種戰術,也有相稱的可行性,但將風險艦隊的實際作為德國水兵生長的大計謀,就明顯是一個極大的弊端。
而是在全部戰役期間,群眾軍水兵都勝利截斷了日軍的海上補濟線,使日軍在華東**參戰以後,因為貧乏後盾補濟,是以根基冇有甚麼太大的作為,從而也大大減輕了陸軍的壓力,使陸軍能夠將大部精力都用來對於俄軍,既使是雙線作戰,但也並冇有墮入腹背受敵的倒黴局麵中;到了戰役的前期,為了迫使日本接管華東**的前提投降,水兵又采納封閉日本本地,反對日本商船,嚴峻的打擊日本的民生經濟,並幫手水兵陸戰隊登岸作戰,勝利將烽火燃燒到日本本土,給日本形成嚴峻的喪失。
而兩邊的水兵交換過程就龐大一些,並且交換的深度也更大一些。
對華東**的總結,德國水兵明顯是冇有陸軍那麼對勁,提爾皮茨皺了皺眉,道:“莫非華東**對海戰的戰術、兵艦的機能、火炮的技術冇有總結嗎?”
至於這些兵艦是不是德國需求的,德國籌算用這些兵艦來做甚麼?除了“用來對於英國的同類戰艦” 以外,提爾皮茨也冇有一個明白的答案。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這些技術都還冇有開端研製,或者還僅僅隻逗留在構思、創意階段,而即便華東**有成熟的技術,德國總參謀部更偏向於直接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