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三生石上舊精魂(中)[第1頁/共3頁]
易青笑道:“誠所願也,不敢請耳。”
華雲豐與易青兩人來到殿外,不敢冒昧輕入,在外間站定,聽著內裡傳來的講經之聲,不由心中安好平和,大有空靈出世之感。
華雲豐想了想,沉默點了點頭。
孫茹看了看易青,在他鼓勵的眼神下嫣然一笑,走上前拉起母親的手,低聲叫了句:“媽媽。”
此時,在天王殿內,鵠立著一名青衫長袍的中年男人,麵如美玉,雙目神光溢彩,說不出的英風颯然;雖已到了春末,氣候卻還冷,他的衣衫薄弱,不堪輕寒,卻半點冇有畏冷的模樣。
兩人跟著知客和尚,並肩出了天王殿,過曲徑通幽之處,俄然麵前豁然開暢――大雄寶殿的一角飛簷躍入視線。
易青與孫茹聯袂上前,先在佛祖像前施了一禮。
說到這兒,華雲豐悠然長長的感喟了一聲,低聲吟道:“蝸牛角上寄何意,石火光中寄此生……當日我也曾以此言感導孔儒,現在想想,直是無地自容。可惜我能度人,卻不能度己,平生自大賢明,卻也免不了心魔沉湎。”
與這俊偉男人同業的是一名斑斕的女子,一身湖綠色長裙恰倒好處的勾畫出她綽約若仙的翩翩風韻,洗儘鉛華的素麵上活動著安然喜樂的光彩,悄悄的倚靠在男人身邊;裙襬無風主動,如一朵亭亭嫋嫋的睡蓮。
華雲清聞言,感激的看了易青一眼。隨即滿心瞻仰的望著女兒,似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提及。
孫茹微微一笑,道:“出來吧。他們或許早就到了。”
明天方丈大師開壇,講的也恰是《華嚴經。隻聽得內裡有一把儒雅澹泊的白叟的聲音,正緩緩朗讀道:“釋迦牟尼忽睹明星,廓然大悟,即成無上正覺。歎曰:奇哉!統統眾生,具有如來聰明德相,但以妄圖固執,不能證得。若離妄圖,統統智、無師智、天然智,即得現前……”
千年古刹,曲徑幽深。
法源寺的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華嚴三聖”――既毗盧遮那佛、文殊和普賢菩薩。
望著母女倆遠去的背影,華雲豐淡淡地一笑。回身麵對著易青,安然道:“我……輸了。”
兩人在門口捐了二十元香油錢,買了門票,向寺院深處走去。
……
“有勞大和尚。”華雲豐略略欠身應道,隨後轉頭對易青道:“既然來了,無妨一同前去聽取大德妙義。”
寺外廟門前。
易青擺佈看了看。確切冇有甚麼旅客,也不由點頭感慨道:“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這個年代,另有誰肯擯斥半晌的物慾紛雜,來到這至善之地安溫馨靜的聽上一日晨鐘暮鼓呢?這千年古刹也有多年冇有補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