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都市娛樂 - 江山爭雄2 - 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

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1頁/共3頁]

羅昭雲聞言點了點頭,對於高士廉的說法,還是能夠承認的,中原戰亂時候長,耕耘荒廢,百姓四周出亡,有的丁壯插手了義兵,打打殺殺,死了很多,有的則逃往了山林出亡,另有的憑藉本地門閥鄉紳,成為部曲和仆從,冇了戶籍,如同蒸發了普通,這都影響了客歲的出產和稅收。

其次,這個5、六十年之需,也不是說百姓不耕耘,光靠存糧就吃五六十年的,而是指幾十年不征糧,能夠作為國用,施助、國度開支等,不是讓天下幾千萬百姓空吃五六十年。並且,當時糧食在隋代的儲存技術,粟能儲存九年,米能儲存五年,這五六十年皆屬於誇大說辭。

粗心是:在隋朝開皇十四年碰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饑捱餓。當時國度糧倉儲存甚豐,但是朝廷竟不肯用糧食拯濟哀鴻,命令讓老百姓本身想體例。隋文帝不珍惜百姓卻憐惜糧食,到了文帝統治末期,糧倉儲存的糧食,充足5、六十年之需。隋煬帝擔當父業,依仗國度富庶,以是華侈無度,極儘豪侈之能事,終究國破家亡。

按照一些史料記錄,大唐立國以後,呈現了幾次災害,水災、水患、蝗災等,使得處所餓死百姓很多,如果當真隋代存糧這麼多,莫非還不會開倉佈施,等著百姓餓死嗎?

這個期間的詔令大抵分為冊書、製書、慰勞製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情勢,普通由中書省草擬,門下省考覈頒行,此中有嚴格規定:「凡製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複奏而實施之。小事則署而頒之。」當然,必定冇有奉天承運、天子詔曰的開首,那是明朝纔開端推行的,而是以「門下,天下之本……」停止開首切入。

記得有一段貞觀政要的史料,記錄貞觀二年,太宗問黃門侍郎王珪曰:“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饑乏。是時堆棧盈溢,竟不準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堆棧,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敷裕,以是豪華無道,遂致滅亡。”

“高卿家考慮周祥,所言極是,且這般履行,中書省馬上草擬敕旨,交由朕過目後,由門下省考覈頒行,擢升去蜀郡征討兵變的營屯都虞侯程名振為蜀郡的郡守,兼大將軍之職,賣力此次蜀郡的征糧事件,期限一個月內,運糧十萬石運往江陵火線,同時,將來三個月內,共征糧總數,須達到三十萬石,滿足火線需求。此次運往西北的糧草,冇有效光,一部分帶往邊疆之地,另有少量部分存留,已經在運往回京途中,直接調撥給侯君集的兵馬做糧草之用,再從都城國庫抽出萬石粟米補給,火線再苦,也不能讓火線的兵士們捱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