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1頁/共3頁]
“元帥所言極有事理,部屬以為可行!”杜如晦拱手說道。
李靖感慨道:“早在四五百前,漢末王莽上奏當時臨朝的太後王政君,說天下已經有了東海、南海和北海郡,再有個西海郡,纔算是四海一統,厥後便在青海湖的西海郡設置,沿著湟水河道域,漢朝便有了郵亭。”
羅昭雲接收了二人的定見,在腦海中闡發,思慮半晌後,說道:“實在我們能夠分兵兩路,一起兵馬直取張掖郡、敦煌郡,拿下玉門關,占有河西走廊,確保我們跟西域數十國的聯絡,能夠普通交換,然後慢慢滲入伊吾、樓蘭、且末等地,也變成我們的郡,汲取本地的羌人、胡人、西域人,組合一支異化民族的軍隊。”
羅昭雲歎道:“那就有勞李將軍了,但願兩三年以內,能夠將西北的廣袤地盤,串連起來,加強相同聯絡,促進貿易交換,本帥會引來中原一些商賈在絲綢之路上貿易,一旦這片西北地區百姓敷裕起來,就會斷念塌地跟從我們了。”
羅昭雲皺眉道:“李將軍的意義,先在西部生長,擴增地盤,儲備氣力,然後向東推動?”
羅昭雲臉上暴露笑容,這也是他的誌願,換彆人都不放心,不但是才氣,另有人的風致,都不如李靖。
羅昭雲感覺李靖所言,很有事理,對比沙盤輿圖道:“李將軍,對於接下來的用兵,你有甚麼設法?”
“第二路兵馬,集合精銳兵力,向武威、西平郡進發,先征討李軌,擯除薛舉、梁師都地盤向東生長,讓他們跟劉武周、李淵、關隴地區權勢去爭奪地盤,我們坐山觀虎鬥,等各方相互減弱的兵力,再找機遇毀滅他們。”
節堂內燈火透明,羅昭雲扣問了一下目前兵力、後勤補給、糧草、馬匹等細節題目,由杜如晦來做筆錄,長孫無忌賣力檢察賬目,如許做,並非信不過諸位將軍,而是一種領受法度,草率不得,隻要事事按章辦事,高低軍紀才氣如同一轍,不開草率豁口。
李靖解釋道:“嗯,恰是此意,中原混戰,群雄逐鹿,固然中原要地是天下中間,洛陽更是東都,誰能掌控,便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中原冇有天險可守,易攻不易守,任何權勢占有後,都會等閒被掠取走,我們並不急著去中原篡奪地盤。”
畢竟李靖已經四十多歲,靠近五十,他冇有稱霸的野心,成熟慎重,有本身主意,放在哪熟行握兵權,都能讓人放心,如果換做侯君集等年青將領,不免會讓羅昭雲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