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書劍恩仇錄(108)[第1頁/共4頁]
1、據記錄:陳世倌之妻姓徐名燦,字湘蘋,世家之女,能詩詞,才調敏贍,並非如本書中所雲為貧家出身。條記中雲:“都城元夜,婦女連而出,踏月天街,必至正陽門下摸釘乃回。舊俗傳為‘走百病’。海寧陳相國夫人有詞以紀其事。詞雲:‘華燈看罷移香屧。正禦陌,遊塵絕。素裳粉袂玉為容,人月都無彆離。丹樓雲淡,金門霜冷,纖手摩挲怯。 三橋委宛淩波躡。斂翠黛,低徊說。年年長向鳳城遊,曾望蕊珠宮闕。星橋雲爛,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4、趙翼記乾隆喜作詩及用僻典雲:“……詩尤其常課,日必數首,皆用硃筆作草,令內監持出,付軍機大臣之有文學者,用摺紙楷書之,謂之‘詩片’。遇有援引故事,而禦筆令注之者,則諸大臣歸,遍翻冊本,或數日始得,有終不得者,上亦弗怪也。餘扈從木蘭時,讀禦製〈雨獵〉詩,有‘著製’二字,不知所出,後始悟《左傳·齊陳成子帥師救鄭》篇:‘衣製杖戈’,注雲:製,雨衣也。又用兵時諭旨,有硃筆增出‘埋根首進’四字,亦不解所謂,後偶閱《後漢書·馬融傳》中始得之,謂‘決計進兵’也。聖學賅博如此,豈文學諸臣所能仰副萬一哉……禦製詩每歲成一本,高寸許。”乾隆從古書中順手翻到一個冷僻典故,用在詩中,文學侍從之臣天然難明所謂;而縱明出處,也必佯作不知,或假裝回家查書數日,斯知聖學賅博如此。大抵乾隆一意要得香香公主,是以下旨:“埋根首進”。(金庸按:“埋根首進”之原意似非如趙翼之解為“決計進兵”。《後漢書·馬融傳》:“臣願請……關東兵五千,……極力率厲,埋根行首,以先吏士,三旬當中,必克破之。”《後漢書注》:“埋根,首不退。”“埋根”為“深植其根於地”,意為決不退後一步,“首進”為樹枝樹乾則向前推動,意為“有進無退”。這段筆墨的意義是說:“臣請皇上派關東兵五千名,由臣帶領,竭儘儘力,奮勇打擊,有進無退,身先將士,三十天以內,必可破敵。”)
本書最後在報上連載,厥後出版單行本,現在點竄校訂後重印,幾近每一句句子都曾改過。第三版又再作點竄。本地、港台、外洋讀者大量給作者來信,或撰文著書批評,斧正錯字或提定見,樸拙可感。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天子的傳說,從小就在故裡聽到了的。小時候做孺子軍,曾在海寧乾隆天子所造的石塘邊露營,半夜裡瞧著滾滾狂潮澎湃而來。是以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最深切的故事,那是很天然的。但陳家洛此人物是我的誣捏。香香公主也不是傳說中或汗青上的香妃。香香公主比香妃美很多了。本書中所附的香妃插圖,隻是讓讀者們看到,乾隆有如許的一個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