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頭懸案[第2頁/共4頁]
當時馬新貽不過47歲,資望既淺,又無顯赫軍功。純是朝廷為了製衡湘軍權勢培養出來的政治新貴,湘軍中人,如何容得下這根“眼中釘”?
第1、湘軍自186~4年攻陷承平天國都城“天京”(也就是江寧,今南京)後,就視兩江為本身的地盤。但朝廷卻不容湘軍坐大,1868年把曾國藩由兩江總督調任天子腳下的直隸總督,派不屬湘軍體係的馬新貽繼任,並落實裁撤湘軍。
曾國藩此時即是背了黑鍋,他的所獲實在是未幾,但這事情即是黃泥巴掉到了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曾國藩有苦說不出,這明顯是有人泄漏了他的那些非常隱蔽的事情,這讓他非常氣憤,現在消弭朝廷對他的猜忌纔是重中之重。
馬新貽被刺後,執掌朝政的慈禧太後和恭親王明顯看出了一些端倪,急調湘軍老祖宗曾國藩回兩江坐鎮,以防局麵變壞。但曾國藩態度卻很奇特,兩度上折稱病請辭江督。
豈料天京在被湘軍“九帥”曾國荃率軍圍困四十餘天陷掉隊,這筆財寶卻不翼而飛。有傳聞指曾國荃攻進天京後,縱兵將天王府擄掠一空,然後一火焚之。
他這個時候才明白,本身的背景一死,湘軍個人高低對於他的態度,本來馬新貽在時,全部湘軍個人對於他或者馬新貽都是不冷不熱的,現在更是冷眼相加,更談不上共同查案了,而張文祥對他更是嗤之以鼻,也難怪他忿忿不平。
但直到終究,也冇有審出幕後主使,朝廷迫不得已接管了審判成果,隻要以身後哀榮來安撫馬家先人,上諭賞加馬新貽太子太保銜,照總督陣亡例賜卹,入祀賢能祠,各國史傳,並賜諡號“端湣”,意義是為官清正,死得可惜。
鄭敦謹翰林出身,前前任左都禦史、刑部尚書(相稱於本日的最高監察長官和司法部長),因為辦案鐵麵忘我博得“鄭彼蒼”之名。
就如許幾派欽差重臣,折騰了大半年,到1871年3月14日,曾國藩、鄭敦謹聯銜上奏,以“漏網髮匪逆黨挾恨複仇”具結該案,刺客張文祥被處淩遲極刑,並剖心致祭馬新貽。一件大案至此,彷彿已成定驗。但是,參審官員過後的各種非常表示,卻令人感覺此案結猶未結,另有不能道破的隱情。
比來的一件也隻在唐朝元和十年的時候(公元815年),丞相武元衡在早朝時為盜所害。到現在已經一千多年了,目前身邊又出此事,實在讓朕深為駭異。”當即下旨:江寧將軍魁玉同司道各官從速嚴訊,務得確情,儘法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