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上尉連長[第2頁/共3頁]
周亞文興沖沖地前去報考。招生的人見他這麼肥大,說:“看你這副模樣,從戎後身背40斤,曰行80裡,炮兵你拉不了騾子,馬隊你騎不了馬,你不可的,還是當你的門生吧!”
“弟兄們,旅長給我們的任務是死守204高地,任何人不得後退,不然,不消我命令,背後的法律隊就會要了你們的命……”
章拯宇,河北通縣人,滿族,保定陸軍軍官黌舍第2期步科畢業。平型關會戰時,獨3旅擔負廣靈、靈邱交界處的白曠、苟莊子一帶阻敵任務,但遭到曰軍重創。參謀長朱綬光代閻錫山下達撤退號令後,獨3旅就退入河北,經龍泉關回晉,然後經過五台山、五台縣東冶鎮、定襄縣的宏道鎮達到忻縣的南呼延村。轉進途中,旅長章拯宇不架電台,落空了與下級的聯絡,閻錫山覺得他們全軍淹冇或全數崩潰,非常惱火,哪知達到南呼延村時,章拯宇這才翻開電台與人聯絡。閻錫山為了整肅軍紀,給了章拯宇一個處罰,讓他戴罪建功,並指派軍隊立馬聲援忻口火線。
陳長捷此時手頭兵力太少,見獨3旅來,喜出望外,決定讓他們趕赴戰役最狠惡的204高地,以代替傷亡慘痛的於鎮河的獨4旅……
傅作義講完話後,就當場分發賞錢。兵士1個大洋,軍官2個。
晉綏軍獨3旅的前身是34軍71師412團,厥後,在1935年10月10月被改編為讀力第3旅,團長章拯宇隨即升為旅長。
招生人的一句話,必定了周亞文的軍旅生涯。
周亞文聽了,感覺隻要與陣地共存亡,鬥爭到底,戰死為榮這一條路了。
眼疾手快的周亞文見狀,騰躍著奔往不遠處的獨4旅旅部借擔架。
〖 〗
次曰下午,周亞文接到從團部傳來的告訴:陳長捷軍長接任前敵總批示,並命令:無號令不準退;重傷不準退;彈儘援毫不準退。
等官兵們加固好陣地後,下午3點多,團長樊榮查抄了一下,感受還比較對勁,就決定在高地鞍部豁口處調集各營連長,分彆射擊目標,安插戰前籌辦事情。
周亞文,山西山陰縣人,出世在離雁門關10千米遠的一個小山村。此地,當年就是楊六郎鎮守過的處所,八國聯軍打燕京時,慈禧太後和光緒天子逃往西安的途中曾在此落腳。那些傳播於官方的關於金戈鐵馬的陳年舊事,使周亞文在很小的時候就神馳當一名甲士,為國著力。他先是在村裡讀了3年私塾,學會了描紅模字;適逢閻錫山在全省各地創辦黌舍,逼迫適齡兒童進黌舍,周亞文又進了四周的一所百姓黌舍學習,畢業後到代縣中學,學過英文,併成為百姓黨預備黨員。就在這時,大反動的風潮澎湃而至,太原的門生到代縣鼓吹反動事理,幼年氣盛的周亞文未假思考便跟上人家到了太原,進入當局主理的百姓黨黨務練習班學習。練習班的學員畢業後將放到各縣構造縣黨部,後來周亞文一向記取練習班一名教員說過的話:“反動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