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武俠仙俠 - 瀝泉神槍下冊 - 九十九(3) 風波亭上莫須有, 保俶塔下藏神槍

九十九(3) 風波亭上莫須有, 保俶塔下藏神槍[第1頁/共2頁]

這八個字,力透紙背。無音,卻似金戈鐵馬高亢喊殺之聲。風吹之下,彷彿含了萬千將士奮勇攻敵之勢。

韓世忠聽到嶽飛死訊,當場一口鮮血吐在地上,昏迷疇昔。

嶽飛身後,秦檜張榜告民,中間還貼著多少萬人請願書。

可歎一代忠良,千古名將嶽飛,連同賢婿張憲,愛子嶽雲,就如許慘死在奸臣之手。

梁紅玉乃人中之鳳,千軍萬馬,那是多大的擔負?但此時也不由一陣陣暈眩。可當務之急是丈夫的身材與嶽帥的超度下葬。哪容她多作它想?因而強忍了胸中肝火與悲忿,吃緊給韓世忠請了大夫。趕緊又與王三橫商討給嶽帥安葬之事。

從長江到黃河,從東吳煙村雨舍到漠北的蒼茫黃沙,那充滿嶽家軍交戰的嶙嶙馬蹄印記,那迴盪著兵士們高亢殺敵聲的宏偉國土,與豪傑們漸行漸遠了。

百步穿楊的旋翼弩,力斬萬敵的紮麻刀,千古一槍瀝泉神矛,那不世出的柄柄精鋼堅鐵,早如過眼煙雲,又似風吹霧散,化入太虛之境。

中午三刻,陰風劈麵,大地了無朝氣,一派蕭殺之氣。就在三人套上絞索,兩旁兵士伸手相絞之時,俄然烏雲遮日,大地一遍烏黑。幾度冥風颳過,秦檜,萬俟卨與行刑的兵士皆心跳得不可。彷彿冇有了嗓上的嗉子,大家心也要跳出來一樣。

如朱宋徐洪的“請誅嶽逆萬民書”之類,每張細數的確皆有萬人俱名。

梁紅玉與王三橫正束手無策之時,俄然府門前有人叩訪。扣問之下,不是彆人,恰是郢昌靜因大師。靜因早早算準高宗必殺嶽飛無疑。而嶽帥一死,半恕庵再不必存世。她乾脆將庵遷到杭州。

三橫見了皇榜佈告與那些萬民書,一口唾沫啐到地上,心說彆的不談了,天子佬兒這騙術也太不高超了吧。請的‘大儒’,連名字也編不順溜!這時他見到韓世忠好輕易救醒以後,老淚縱橫,滴滴流在斑白鬚髯之上,真乃是心如刀絞。三橫曉得,本身年紀尚輕,多大的哀思,他也還能擔了。可韓老將軍業已老邁。他已不堪剜心之痛。以是隻得強忍了胸中大悲,反去勸老將軍。

倆人感到下葬倒不是題目。但嶽飛一代忠臣,千古良將,與大宋而言,那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如此離世,連個超度的法事都不能作,那哪能成?

道場作後,靜因在嶽飛下葬的後山之上,修建一庵,喚作‘半恕庵’。那小山本名石姥山,今後卻得名‘半恕山’。庵前又建一佛塔,遂名為‘半恕塔’。近千年的時候,先人以誤傳誤,以訛傳訛,諧音傳成了‘保俶’,另有人念成‘寶石’的。我們無妨暫按下靜因的道場不表,先說說這‘半恕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