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2) 將軍解甲池邊坐 掛卻‘絕演’論詩文[第1頁/共2頁]
他因而先把詩韻說細,當真道:
三橫講格律,有些勉為其難,但他對詩魂、意境體味更深些,不覺間轉了話題。
慎用疏聲須諧韻,
水麵無風,平整如鏡。岸邊垂柳倒映在水中夏蓮旁。那柳乾細弱矗立,柳絲清綠秀美。那蓮花紅嫩,荷葉上晨露仍在,初陽下熠熠生輝。
“學一二三到十而不落他數數的框子,有墨客的氣度!作為初學者,你這已經是詩。”三橫非常必定地說。
王三橫感到本身得一步一步來,統統事理都混在一起,便說不清楚,也就不是事理了。
格律欲嚴心宜寬。”
“詩形由格律包管。我們把詞且放放,先說詩。華山有幾句順口溜說詩律的,叫:
竦戈四五重,
“說得對。”三橫讚道。
“合掌是如何回事?”瀝重再問道。
三橫又說:
六十九(2)將軍解甲池邊坐掛卻‘絕演’論詩文
就又把題目問歸去。
“唉,你聰明好學。我偏笨又不喜文,反而曉得多些,就是因為我取法上師呀。嗯,你不嫌我一個鐵匠,那好吧,”三橫見瀝重至心要學詩,隻好搜腸刮肚,把能倒的都倒出來:
合圍路歧處,
瀝重這詩,說得是一場戰役。在二三裡周遭的疆場中,雄兵臨陣,重重設防,刀械矗立,特彆在岔道口都設下了埋伏,力求合圍殲敵。在策動總攻之前,將士們豪飲美酒,發誓血戰破敵。
少選重字忌合掌,
平仄換調對出粘。
絕句最好有一聯,
“是了,詩之精簡洗練,才奪民氣魄。”瀝重歎道。
這韻就押在2、4、6、八對句句腳。比如你這五言絕句,二四句尾押‘重、攻’韻,都押對了;彆的你一2、三四句根基成聯,調子相對。格律不錯,詩形便有了。”
“諧韻我大抵曉得,你的‘聯、間、粘、寬’都是一個韻。那韻要押在那邊,必然在句腳嗎?彆的‘平仄換調對出粘’如何回事?”瀝重又問道。
“絕句1、三,加律詩五七句為出句,接下來的為對句。每句平仄相間,出對句平仄調子相反。噢,平仄粘對詳細的讓我回想一下,待會細說;”
“作為詩,詩形已在。”王三橫說。
“無妨再把格律、詩魂、意境襯著等等說明白點。”瀝重心想,學詩還是更體係地弄清楚好。
“對,我作時,腦海裡有金戈鐵馬的疆場,有敢打必勝的勇氣與信心。大抵魂是有的,但更多的就不懂了。”瀝重思道。
“合掌就是兩句詩講一個意義。你曉得,詩要精煉,字本未幾,反覆華侈可不可。”三橫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