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1.141 投水而舂[第1頁/共3頁]

然後呢?

最早提到水碓的是西漢桓譚的著作。《承平禦覽》引桓譚《新論·離車第十一》說:“伏義之製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及後代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複設機用驢騾、牛馬及投水而舂,其利百倍。”這裡說的“投水而舂”,就是水碓。

不知,有冇有舂米的機器?

見毛皮甚多,可烏蓮卻麵無憂色。問過方知,客歲雪大。牛羊多凍斃。取其毛皮遠販樓桑,可隨氣候日暖,那些來不及吃掉的牛羊肉,便會腐臭。除了燒掉,隻能深埋。不然必生大疫。

劉備想到了肉醬臘腸。

水碓!

水碓,又稱機碓、水搗器、翻車碓、鬥碓或鼓碓水碓,是一種借水力舂米的東西。乃腳踏碓,機器化的成果。水碓的動力來源,乃是一個大的立式水輪。輪上裝有多少板葉,轉軸上裝有一些相互錯開的撥板,撥板用來撥動碓杆。每個碓杆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裝一塊圓錐形石頭。下方石臼裡放上籌辦加工的稻穀。流水打擊水輪使其轉動,軸上的撥板撥動碓杆的梢,使碓頭一起一落地停止舂米。操縱水碓,能夠日夜加工糧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能夠設置水碓,還可按照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最多可用八碓。

如此神器,樓桑豈能不消。

比起遼東遊騎,劉備麾下的另一支天下名騎,人馬皆是重甲。

想了想,這便說道:可販來樓桑。

得夫如此,妾又何求。

劉備如此大興土木,便是為體味族人溫飽之禍。烏蓮豈能不知?

《魏書》中記錄鮮卑先祖:“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潮濕)。謀更南徙,未行而崩”。此地便是後代的鬆嫩平原。產出的駑馬後代稱為‘東北挽馬’。

這便又讓烏蓮取信一封,讓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儘取羊腸,一併送到曬場。洗淨醃製後,以備大用。

至於曬製海鹽,今後再說。

天子非常意動。

便有近臣提及劉備。言劉備本就是中山王裔。無妨讓其秉承中山王位。又說,劉備管理有方,富可敵國。言下之意,不如將中山國賣與他。如此一來,既能解中山無嗣之憂,又能大賺一筆。難道分身其美?

待雪化路開。右北平烏桓王烏延,便又有大量毛皮隨船運來。劉備已與遼東田氏達成販運劵書。販運馬匹外相的運費,與鹽漬木一起換算成寢墊。讓遼東海船販去大江南北。

推薦小說:

唐殘 |  諸天萬界之帝國崛起 |  木葉之最強賽亞人 |  靈界教師 |  攝政王妃要逆天 |  極品軍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