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3)[第1頁/共6頁]
周文王問太公說:“君主跟臣民之間的禮法應當是如何的?”
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⑦則:師法。
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以滿足群眾的需求為己任,如許的君主如果不能博得群眾的戀慕,那麼誰還能博得群眾的戀慕呢?我國有一句名言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就是說:水能夠讓船飛行,也能夠讓船淹冇。到了唐太宗時,這句話就被引申為:群眾能夠讓君主安坐於朝堂,也能夠把君主從龍椅上拉下來。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在議論治國之道。李世民問道:“隋朝滅亡的啟事是甚麼?”魏征答覆說:“落空民氣。”“群眾和天子之間該當是甚麼乾係?”李世民又問。魏征答覆道:“如果把天子比做是一條船,那麼群眾就是汪洋大海,船隻要在水中才氣乘風進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上皇(李淵)舉義旗顛覆隋朝統治就說瞭然這一點。以是作為君主必然要時候記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事理。”是以君主隻要能夠實施德政、順民氣、不竭修德於天下,就能使國度昌隆昌隆,百姓安居樂業;反之,如果逆民氣,則終究會走向毀滅。
文王問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康熙二十九年春的時候,直隸一代水災嚴峻,天子為此憂心不已,“軫念民生,日夜焦勞”“沿途見耕作農夫,即遣人拜候”。厥後天降大雨,康熙天子龍心大悅,非常歡暢地對擺佈扈從的大臣說:“得此雨澤,既種之田,固可產生,而未種之田,亦可耕作矣。朕甚喜慰,諒爾等之心亦同也。”
文王曰:“先聖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聞乎?”
④隱:藏匿私交,不儘虔誠。
太公答覆道:“眼睛的寶貴之處在於明察事物,耳朵的寶貴之處在於聆聽定見,腦筋的寶貴之處在於思慮精密。依托天下人的眼睛去察看事物,則會無所不見;操縱天下人的耳朵去聆聽定見,則會無所不聞;仰仗天下人的腦筋去思慮,則會無所不知。如許,四周八方的環境都會堆積到君主那邊,君主天然就能洞察統統而不受矇蔽了。”
武則天是我國汗青上獨一的女天子,也是一名女墨客和政治家。她為大唐亂世的呈現作出了不成消逝的進獻。在為君方麵,她能夠說真正做到了“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