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華團民主訴求[第1頁/共6頁]
他們的行動與疇昔要毀滅馬來人特權的**的行動相差無幾。
采納步調,拔除統統範疇的“土著/非土著”的辨彆。
2000年8月18日,局勢開端進一步擴大,約有200名巫青團員,在副團長阿都阿茲帶領下,到雪華堂門外請願,向工委會遞交了抗議備忘錄。備忘錄表示對訴求工委會於2000年8月16日在雪華堂提出的17項有關馬來人和土著職位的訴求感到遺憾和絕望,以為其行動和態度是“極無禮及不負任務,更加傷害全部馬來民族和土著的感受”,不但具有“煽動元素,也存歹意”,“在馬來族群還未連合期間作出此訴求,是一種很陋劣的行動,因為一旦產生不鎮靜事件,華人首當其衝遭到傷害。”最後提出三點要乞降警告:“(一)訴求工委會收回拔除馬來民族和土著特權的訴求,並且向心靈遭到創傷的天下馬來人和土著公開報歉。(二)訴求工委會必須遵循馬來西亞聯邦憲法所涵蓋的範圍,尊敬馬來人和土著的特權。(三)訴求工委會勿再趁機玩弄種族情感。”針對巫青團的抗議,工委會除了通過媒體做需求的解釋外,始終對峙訴求冇有“質疑憲法所付與馬來人的特權”,以是,對峙其“不收回,不報歉”的態度。
實際上,早在1999年10月10日,《馬來西亞前鋒報》就曾頒發雪州州務大臣Datuk Harun Idris的專訪,大題目為“馬來人分裂,華人提訴求”。半島馬來門生結合會也收回過號令,要華團撤消“17點訴求”。當時勢體明顯冇有鬨大,但是,現在海內的景象有很大分歧了。2000年8月8日,事關已經展開了兩年的“烈火不熄”( Reformasi)活動的核心人物前副輔弼Anwar Ibrahim被判罪刑,當天及11日、13日,氣憤的大眾持續在雙溪毛糯監獄等地停止請願。非獨占偶,8月10日,《遠東經濟批評》(Far Easteic Review)頒發了Bruce Gilley的“Affir”一文又掀起了一場“蔡國治風波”。蔡國治是馬來西亞中華工商結合會任務副總秘書,也是第二屆國度經濟谘詢理事會代理主席,他在該文中“被引述談到高科技企業儲存30%固打予馬來人、規定新建房屋予馬來人扣頭以及大學儲存學額給馬來人的題目,這些課題本色上是‘馬來人優惠題目’,而不是憲法所付與的‘馬來人特權題目’,此事經《馬來西亞前鋒報》報導後,已經‘走了樣’。”以是,工委會停止《訴求》一週年慶賀活動前夕,有關馬來人特權題目,已經正在被媒體炒起,而這是屬於“敏感題目”的。